某年二月中旬,一個金朝的官吏傷寒發熱。醫生給他用白虎湯治療後,患者麵黑如墨,發熱症狀消失了,但脈象沉細,小便不止,脫水難耐,有生命危險。李杲開始時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仔細診斷後,他認為:
“這是在立夏前誤用白虎湯造成的,應該采用升陽行經的溫藥。”
有的醫生反駁他說:“白虎湯是大寒之物,要用大熱藥物才能糾正。”李杲堅持按自己的方法治療,其他醫生堅持按照矯枉過正的方法治療。
那麼,患者家屬聽誰的呢?這可是拿人命賭博啊!結果,還是李杲說服了患者家屬,患者家屬同意用李杲的藥方治療。結果,病人的病情很快好轉,不久便治愈了。
由於李杲善於治療疑難危症,診斷治療頗具卓識,時人把他當做神醫。
1232年,蒙古軍圍汴梁以後,李杲離開汴梁,在山東聊城、東平等地住了六年,後來回歸鄉裏。
傳授醫道,李東垣為何重金饋贈學生?
光大中醫,《脾胃論》怎樣惠及大眾?
漂洋過海,日本對李杲理論有何傳承?
有一天,李杲對友人說:“我老了,想把我的醫術傳於後世,需要找個合適的人。”朋友說:“槁城廉台有個人叫羅天益,生性淳樸,有誌學醫,你想傳醫術,此人可以。”於是,這位朋友就讓羅天益來拜見李杲。李杲一見羅天益便問:“你是要做掙錢的醫人還是做傳道的醫人呢?”羅天益說:“做傳道的。”李杲點點頭,接受了羅天益。
由於羅天益家境貧寒,李杲供給他日用飲食,教給他醫道。學業三年後,李杲為表彰羅天益勤學不倦,給了他白金二十四兩,對他說:“我知道你生活艱難,怕你動心,半途而廢,你可以把這些金子交給你家人。”
羅天益給老師跪下,堅決推辭不受。李杲說:“我把大道術都傳給你了,怎麼吝嗇這些小東西。你不要再推辭了。”
臨終前,李杲將他所著的醫書進行校勘,擺在茶幾前,對羅天益說:“我把這些書都交給你,不是為了你我二人,而是為了天下蒼生。你一定要修養醫德,精益醫書。”說完就與世長辭了。
李杲去世後,羅天益把李杲的醫術發揚光大,著《衛生寶鑒》等醫書。
李杲一生,注重對前人醫學成就的繼承和發展,同時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提出了“脾胃論”的醫學理論。他認為元氣是人生之本,脾胃是元氣之源。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百病生,把“土為萬物之母”的觀點引向更加廣泛的範疇。李杲所著醫書有《醫藥發明》《脾胃論》《內外傷辨惑論》《蘭室秘藏》《用藥法象》等。
李杲的中醫理論,對後世醫學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脾胃論在我國醫學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脾胃論主要強調通過溫補脾胃調理氣血,扶正壓斜,祛病固本。脾胃論後來傳播到日本,對日本醫學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至今日本還有補土派醫學一脈。
李杲的醫學成就,是金代真定府的重要科學理論成就。接下來,我們就說說金代一項偉大的建築技術成就——井陘縣蒼岩山橋樓殿。
“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岩”,這句詩描寫的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蒼岩山。蒼岩山,位於井陘縣境內,山水秀麗,奇峰俊秀,它不僅是一座風光秀麗的奇秀之山,也是一座曆史文化名山。早在隋朝這裏就創建了佛教寺院,到唐代成為一座佛教名山。
蒼岩山最神奇的文化遺產,是架在兩陡壁之間宛如彩虹的橋樓殿,這個建築本身在中國建築史上是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