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唯一,華塔為何被稱為海內孤例?
一柱擎天,懷丙救淩霄究竟用何法力?
義玄禪師後來名氣大了,大名府的魏博節度使把他請到了大名府興化寺,最終他在那裏圓寂。他的舍利被弟子們分放在兩處,在大名府興化寺和正定臨濟寺都建造一塔。
臨濟寺澄靈塔就是安放義玄禪師舍利的塔之一。
臨濟寺澄靈塔的塔名與後來的唐懿宗有關。因為唐懿宗非常崇拜義玄禪師,就下詔給義玄禪師諡號“慧照禪師”,並給正定臨濟寺的這座塔賜名“澄靈塔”。義玄禪師的弟子們編輯成《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傳播於世,成為禪宗佛教經典之一。
澄靈塔比開元寺須彌塔的建造晚了一百多年,正因為建造較晚,所以與開元寺塔有很多不同。開元寺塔的平麵是正方形,而臨濟寺澄靈塔是八角形,體現八麵淩風的內涵。澄靈塔雖然也是用青磚建造的,但借用了仿木結構的形式,運用了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的鬥拱,正麵建造了佛龕,使得建築造型更加豐富、更加秀美。
宋代以後,臨濟宗由日本遣唐使高僧榮西禪師傳入日本,成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日本著名動畫片中的一休和尚,就是臨濟宗的日本高僧。日本臨濟宗始終把正定臨濟寺視為他們的祖庭,在中日臨濟宗中占有重要地位。
正定古城,號稱九樓四塔八大寺,其中大部分是佛教經典建築。
廣惠寺華塔是正定的國寶,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多寶塔。這座塔跟開元寺的須彌塔、臨濟寺的澄靈塔都不一樣,是組合式的寶塔。主塔的四個角各建有一座六角形亭狀的小塔,高低錯落、相映成輝。因為主塔上麵雕塑精美的裝飾華麗無比,所以稱為華塔。
這種建築結構和造型的佛塔,被梁思成先生稱為“海內孤例,天下唯一”。
天寧寺淩霄塔,俗稱木塔,是正定城裏最高的古代建築。塔內有階梯可直攀頂層,登塔遠眺,古城風光盡收眼底。該塔的獨特之處,就是從第四層中心到頂,豎立著一根長17米的擎天柱,外麵緊圍八根抱柱以穩定塔身。這種中心柱式的結構,國內現存實物僅此一例。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先生在《中國159古塔》一書中指出:“我國現存實物中,僅正定天寧寺木塔存在這樣一種結構方式。”
關於這座古塔中心柱的維修,還留下一段神秘的故事。
在《宋史·方技傳》中記載,北宋時期真定懷丙和尚曾更換過淩霄塔的中心木柱,修複過這座古塔。
當時,因為這座佛塔中心的木柱子腐朽,導致塔頂傾斜,眼看就要倒塌,找了很多工匠都不敢修,於是請真定的懷丙和尚想辦法。這位高僧經過仔細測算,製作了一根新的中心柱。他隻帶著一個助手,不聽斧鑿之聲,輕輕地換下了中心柱,然後拉直了八根橫梁,使傾斜的古塔修複如故。從古人對懷丙修複佛塔的記載來看,充滿了傳奇色彩。但是,這個用現代工程技術手段都無法解決的問題,究竟懷丙和尚是如何辦到的,確實是一個千古之謎。
在讚皇縣有一座治平寺。這座寺院創建於隋開皇年間,和趙州橋一個年代,原來叫嘉應寺,宋朝改名治平寺。寺院殿閣在戰亂中被損毀,現在隻留下了一座大石塔、一座陀羅尼經幢和兩座小石塔,都是唐代建築。
最有名的就是大石塔,它始建於唐天寶八年(749年),是一座完全用石頭砌的樓閣式佛塔,八角形,高16.4米。塔身一至三層都開鑿佛龕,各層還刻出假門、假窗。整座石塔雕飾豐富,是一件巨大的雕刻藝術品,是中國石雕佛塔中的瑰寶。
這正是:
恒趙古塔多名勝,敕建古刹留龍興。
義玄禪師創臨濟,開元鍾樓天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