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貞觀盛世留佳話、千秋金鑒話魏征(1 / 3)

在晉州,有一座為了紀念該地名人魏征而修建的一座規模宏大的園林——魏征公園,公園的主題建築“千秋金鑒殿”的構思,就是借用了唐太宗李世民對魏征評價中的一句名言,即“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

魏征,字玄成,出身於北朝魏氏名門世族的書香世家。魏征的父親魏長賢曾任北齊著作郎,撰修國史,因觸怒權貴被貶而辭官回家,迫於生計,設館授徒。從此魏征以父為師,受到魏長賢的精心栽培,精通各家學派學術,且有經世濟民的遠大抱負。

隋朝末年,世道昏暗,魏征出家為道士,雲遊四方,拜師求學。隋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他投奔瓦崗軍李密,成為農民起義軍的一員,後隨李密歸降唐朝。在唐朝平定太行山以東的征戰中,魏征主動請纓,安撫河北地區的起義軍,被竇建德俘獲。因為竇建德很賞識他,便委任他為起居舍人。至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擒獲竇建德,魏征再次歸唐。太子李建成知道魏征的名聲,舉薦其出任太子洗馬,成了李建成身邊的官吏。當時,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矛盾日益尖銳,魏征作為太子臣僚,積極為太子李建成謀劃固位大事。話說竇建德被李世民打敗後,被俘獲到長安後被殺。舊將們憤於建德被殺,於是共推劉黑闥為主起兵反唐,李世民派人與其決戰洺水堰,劉黑闥戰敗逃至突厥。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劉黑闥借兵突厥,卷土重來,不久便再次占領了河北地區。魏征見秦王李世民功高位重,有奪位的欲望。為提高太子聲望,穩固儲君地位,他建議李建成出兵東征。太子依從其建議,奏請了高祖,統河南、河北諸州軍馬,討伐劉黑闥。魏征隨太子遠征,在永年一帶連破劉黑闥軍。鑒於以前的高壓政策,魏征建議說:“以前雖然擊敗了劉黑闥,但是殺戮太多,他的黨羽都被處死,妻子被侮辱。所以,這次必須寬赦以安民。”李建成按照魏征的建議,大赦俘虜。不久,劉黑闥被李建成打敗,從而結束了河北一帶動蕩不安的局麵。李建成的這次勝利,能夠幫助他穩定太子的地位嗎?能夠遏製李世民的勢力嗎?

性命攸關,李建成為何不聽指點優柔寡斷?

先發製人,李世民如何謀位發玄武門之變?

階下之囚,魏征臨危難如何應對化險為夷?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較量中,魏征多次建議及早除掉李世民,不然必遭到滅頂之災。

李建成優柔寡斷,沒有采取魏征的建議。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逼迫李淵立自己為太子,同年登基,是為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器重魏征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於他,還把他任為諫官,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征得到李世民的信任,成為李世民政治上的得力助手,為唐朝的繁榮作出了突出貢獻。他與李世民的關係,成為後世君臣的楷模。

玄武門之變後,河北地區支持李建成的各派勢力,害怕受到株連,都惶恐不安,準備謀反。為了穩固剛剛建立的統治秩序,李世民迫切需要一位得力大臣前往安撫,而魏征成為最佳人選。這一年,魏征被派往安輯河北。他到達磁州時,正好遇到太子黨羽、齊王護軍被押往京師問罪。魏征認為這與太宗製定的“對太子、齊王脅從給予寬赦”的詔諭不符,當即將他們釋放,並給李世民上書說明此事。太宗對魏征的做法十分讚同。

經過魏征的宣撫,河北地區得到有效的治理,魏征也得到了李世民的充分信任。太宗不時單獨召見魏征,在寢宮裏商議政事。魏征感激太宗對他的特別恩遇,毫無保留地道出心裏話。

魏征日益受到太宗的信任和器重,招來一些朝臣的嫉妒。有人誣告魏征包庇親戚,太宗派人去查辦,發現純屬誣告。太宗警告魏征要引以為戒,魏征當即麵奏說:“我聽說君臣之間,相互協助,義同一體。如果不講秉公辦事,隻講遠避嫌疑,那麼國家興亡,或未可知。”他請求太宗要使自己做良臣而不要做忠臣。太宗詢問忠臣和良臣有何區別,魏征答:“使自己身獲美名,使君主成為明君,子孫相繼,是為良臣;使自己身受殺戮,使君主淪為暴君,家國並喪,空有其名,是為忠臣。二者相去甚遠。”魏征還向太宗提出了“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為君之德,成為古代治國的經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