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衍騎著那輛敝帚自珍的舊式山地自行車,按照尋常的計劃來到了龍教授的家。他拿著教授交給他的鑰匙打開房門,走進了自己的書房,卻忽然捂嘴一呼,原來此刻他的書桌早已被一個婀娜倩影所搶占。
王舒衍知道那是與他親密無間的“結拜大姐”龍沁璿,龍沁璿微微轉身之際,才將懷中的懸念拋灑出來,原來她此刻還抱著一隻嬌小可愛的牧羊犬。這隻牧羊犬體態優雅矯健,柔中帶剛,黑白相間的波浪狀茸毛所帶來的非凡觸感,隻需一睹龍沁璿的著迷就能深有體會。
龍沁璿看見王舒衍已經回家,將牧羊犬依依不舍的鬆開,那隻牧羊犬頓時走到王舒衍跟前,興奮的搖了搖尾巴,輕輕叫喚兩聲。
王舒衍每每看見這隻可愛的牧羊犬,就會勾起許多漸漸淡去的記憶。這隻牧羊犬是當年龍教授家中領養的一對牧羊犬“夫婦”唯一的孩子,由於它的父母均是純種的蘇格蘭邊境牧羊犬,所以它天生就有著“鍾鼎之命”,可謂價值連城,加上遺傳基因賦予它的聰慧,它自打出生那一天起就給這個單親家庭帶來了無窮的歡樂。
而在王舒衍的建議下,龍教授和龍沁璿一致讚同給它取了個非凡的名字--巴普洛夫。以一個腦科學家的名字進行的命名顯示了它超群的智慧。再加上王舒衍對它獨特的訓練,讓它如虎添翼,直至今天,“巴普洛夫”居然能夠在筆記本電腦上用鍵盤打出自己的名字,而且它還在龍沁璿的監督下變成了一隻擁有潔癖的狗,幾乎每天晚上入睡前總是不忘暢快的洗一回澡,還經常拿著狗狗專用的抹布清理自己房間的地麵。雖然這樣的書香門第很難讓“巴普洛夫”發揮它身為牧羊犬的獨特功效--羊群的管理員和綿羊樂隊的指揮家,但是篤信行為主義的王舒衍可並不擔心它會因為本能的流失而變笨,相反,號稱犬類的智慧之王的邊境牧羊犬“巴普洛夫”在一家人的精心嗬護下已經儼然成為了一位絕頂天才。
而王舒衍和這一家人卻還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早在六年前,他還隻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孩子,在孤兒院中默默無聞、混混度日。
但也正是在那個時候,那個孤兒院所在的縣級市在不孕不育專科醫院因為一個不明不白的緣由關門後,為那些正為繁衍子孫後代而感到迷惘的青年們做了一次愛心宣傳,希望他們能利用這個孤兒院來彌補心中的缺憾。
終於,王舒衍身邊的孤兒們一個接一個的在愛心人士的鼓勵下尋覓到了人生的新希望。但在孤兒院中從不惹事生非的他卻遲遲沒有得到阿蘭貝爾的垂青與眷顧,他雖然不過11歲,卻對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觀察入微,他清楚自己的那張信息表上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抑鬱症患兒。他更清楚正是因為這一份實事求是的殘酷讓他和身旁的那些殘疾兒、智障兒一樣,隻能陪伴孤兒院的員工們一起度過下一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