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為阿倫特一辯(2)(2 / 2)

阿倫特更加有福!她碰上了海德格爾!盡管海德格爾的學說中有“反智主義”的嫌疑,但他本人遠遠不是一個思想上的懶漢,而且他喜歡有智性和富有挑戰的女人,不隻是阿倫特,他的妻子和他後來的那位女朋友都屬於這一類。這是一個真正熱愛智慧的男人所需要的,他要把精神活動造成一種生活,而不是把某個東西僅僅當作職業或競技的手段。除了他的抽象氣質,作為一個男人,他肯定也不失某種魅力。他和阿倫特分享作為一個人的那種完整性。當然,阿倫特的這份福氣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她通過自己卓絕的努力爭取來的。可以肯定地說,沒有阿倫特,海德格爾不會是現在這樣的麵貌,他不會擁有對世界、對今天如此的開放性。在這個意義上,是阿倫特創造了這個海德格爾。她一直深信隻有自己最理解這位真正的大哲學家,而且她有充分的理由(盡管這點造成了她對海德格爾妻子的某些不公正)。

阿倫特在世界麵前表現出來的公正寬廣的胸懷,首先表現為她對自己是公正寬廣的。她無法怨恨海德格爾,她無法允許自己身上出現這種東西,雖然後者給予她的苦惱並不亞於任何一個討厭的男人給予女人的,但她用一種奇特的力量遏製住了自己身上的這種負麵的力量,她既不願意也有能力將種種怨恨和不滿嚴格限製在不損害自己尊嚴的水準之上。對她來說,與其怨恨和背叛,不如忠誠和忠直,這是保持自身完整一致性的那種要求。她不能容忍自己身上漏洞百出、四分五裂,活得像一件破衣服,像大多數我們今天的人那樣。從心氣上來說,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失敗。讓她相信自己曾經深愛過的男人是一個不值得她付出的人,這是令她難以接受的。即使偶爾產生過這樣的念頭,和感到某些蛛絲馬跡,她也要全力以赴地去加以彌補。不能讓這個男人消沉和頹廢下去,不能看著他失敗。眼看著一個男人無法自救,看著他經受羞辱,這是任何一個優秀的女人所無法忍受的。他們的這種失敗,比女人自己的失敗還要慘。選擇無非是兩條:要麼去幫助他,要麼走開。阿倫特選擇了前者,這是由於她天性的高貴,也是由於她對這個男人的深信不疑。她的慷慨無私還在於,一有機會,她就恰如其分地表達出對這個男人的敬意和感激,說出這一點,對於她其實並不丟臉;相反,對於他們兩人都是莫大的獎賞。在她的重要著作《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德文版為《積極生活》,Vita activa)出版之後,她讓出版商給海德格爾寄書,並在給他的信中寫道:“它直接產生於馬堡的那段日子,無論如何這一切都歸應於你。”在另一張紙上,她寫下了一首沒有寄出的詩:

Re Vita activa

這本書的獻詞空著,

我怎麼把它題獻給你?

給我信賴的人

給我忠誠於他

卻沒有挽留住的人

無論怎樣

都滿含愛意。

這個女人,讓人豔羨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