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裏有各種各樣的鍋:煮飯鍋、炒菜鍋、蒸鍋、高壓鍋、奶鍋、平底鍋……不過,從製造的原料來看,一般隻有鐵鍋和鋁鍋這兩種。
過去,人們還使用過銅鍋。人類發現和使用銅比鐵早得多,首先用銅來做鍋,那是很自然的。在出現了鐵鍋以後,有的人還是喜歡用銅鍋。銅有光澤,看起來很美觀。在金屬裏,銅的傳熱能力僅次於銀,排在第二位,這一點勝過了鐵。用銅做炊具,最大的缺點是它容易產生有毒的鏽,這就是人們說的銅綠。另外,使用銅鍋,會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C。
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們發現用銅來做鍋實在是委屈了它。銅的產量不多,價格昂貴,用來做電線,造電機,以至製造槍炮子彈,更能發揮它的特點。於是,鐵鍋取代了銅鍋。
在農村,爐灶上安的大鍋是生鐵鑄成的。生鐵又硬又脆,輕輕敲不會癟,使勁敲就要碎了。熟鐵可以做炒菜鍋和鐵勺。熟鐵軟而有韌性,磕碰不碎。生鐵和熟鐵的區別,主要是含碳量不同。生鐵含碳量超過1.7%,熟鐵含碳量在0.2%以下。鐵鍋的價格便宜。30多年前,在廚房裏的鍋,幾乎全是鐵鍋。鐵鍋也有它的缺點,比較笨重,還容易生鏽。鐵生鏽,好像長了癩瘡疤,一片一片地脫落下來。鐵的傳熱本領也不太強,不但比不上銅,也比不上鋁。
現在廚房裏的用具很多都是鋁或鋁合金的製品,鍋、壺、鏟、勺,幾乎全是鋁質的。但是,在一個世紀以前,鋁的價格比黃金還高,被稱為“銀白色的金子”。
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珍藏著一套鋁做的餐具,逢到盛大的國宴才拿出來炫耀一番。發現元素周期律的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曾經接受過英國皇家學會的崇高獎賞——一隻鋁杯。這些故事現在聽起來,不免引人發笑。今天,鋁是很便宜的金屬。和鐵相比,鋁的傳熱本領強,又輕盈又美觀。因此,鋁是理想的製作炊具的材料。
有人以為鋁不生鏽。其實,鋁是活潑的金屬,它很容易和空氣裏的氧化合,生成一層透明的、薄薄的鋁鏽——三氧化二鋁。不過,這層鋁鏽和疏鬆的鐵鏽不同,十分致密,好像皮膚一樣保護內部不再被鏽蝕。可是,這層鋁鏽薄膜既怕酸,又怕堿。所以,在鋁鍋裏存放菜肴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要用來盛放醋、酸梅湯、堿水和鹽水等。表麵粗糙的鋁製品,大多是生鋁。生鋁是不純淨的鋁,它和生鐵一樣,使勁一敲就碎。常見的鋁製品又輕又薄,這是熟鋁。鋁合金是在純鋁裏摻進少量的鎂、錳、銅等金屬冶煉而成的,抗腐蝕本領和硬度都得到很大的提高。用鋁合金製造的高壓鍋、水壺,已經廣泛在市場上出售。近年來,商店裏又出現了電化鋁製品。這是鋁經過電極氧化,加厚了表麵的鋁鏽層,同時形成疏鬆多孔的附著層,可以牢牢地吸附住染料。因此,這種鋁製的飯盒、飯鍋、水壺等,表麵可以染上鮮豔的色彩,使鋁製品更加美觀,惹人喜愛。
鋁鍋也有它的壞處,吃多了鋁,容易得阿爾茨海默病。所以大家最好用不鏽鋼的鍋。
有一句老話,隔夜酒會死人。在農村還很流行用鉛壺裝酒。大家千萬要注意,如果吃了以後先會肚子疼,去醫院醫生很可能看不出你的病因。其實這就是所謂的“鉛中毒”。
知識點
酸梅湯
酸梅湯是老北京傳統的消暑飲料,在炎熱的季節,多數人家會買烏梅來自行熬製(也有用楊梅代替烏梅),裏邊放點白糖去酸,冰鎮後飲用。酸梅湯的原料是烏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這幾種材料。《本草綱目》說:“梅實采半黃者,以煙熏之為烏梅。”它能除熱送涼,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亂、痢疾,神話小說《白蛇傳》就寫了烏梅辟疫的故事。該湯消食合中,行氣散淤,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常飲確可祛病除疾,保健強身,是炎熱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飲品。
延伸閱讀
第七營養素
不管是吃竹筍、甘蔗,還是吃青菜、玉米,總有不少殘渣——纖維素。過去,大家把它當作毫無價值的廢物,現在知道它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在各種營養素中排行第七,所以叫它第七營養素。同其他六種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礦物質、水和維生素)比起來,纖維素對人體的作用並不小。國外報道,有一位患糖尿病3年的老人,由於多吃有豐富纖維素的食物,像穀類、豆類、水果、蔬菜等,過了半年,這位老人再不用打針吃藥了。科學家向人們提出忠告,如果經常吃豆科植物,包括青豆、豌豆、小扁豆,以及土豆、玉米、蔬菜和水果,大量食用五穀雜糧,如麥類和保麩麵粉等含纖維的物質,對心髒病、肥胖症、慢性便秘、痔瘡等有預防作用。在化學上,纖維素被認為是某種葡萄糖的“聯合體”,它既不溶於水,又不溶於乙醇等一般溶劑。人們從食物中得到的纖維素,一般也是難以消化吸收的,但是它能幫助及時帶走人體內有害的東西。纖維素物質進入人體後,總是進入小腸,把脂肪、膽固醇等“排擠”開,使小腸盡量少吸收脂肪和膽固醇。不過,對於有腸胃潰瘍等疾病的人,還是少吃纖維素食物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