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石油化工仍然是稀土金屬的主要用戶之一。除了把鈰族混合稀土氯化物和富鑭稀土氯化物製備的微球分子篩用於石油的催化裂化過程外,稀土催化還可以用到其他各個方麵,比如硫酸鈰是氧化二氧化硫的催化劑,氯化鈰是聚酯生產的催化劑,硝酸鈰是合成耐綸、人造羊毛的催化劑。一種稀土金屬鐠、釹的催化劑已用到合成橡膠的生產上,化肥生產過程中也要用到稀土催化劑。
近些年來,稀土金屬還在消除公害、防止汙染方麵初顯身手。比如,稀土化合物可以用來有效地清除工業廢水裏的磷酸鹽、氟化物等雜質。某些稀土金屬與另外一些金屬的複合氧化物,可以用於淨化氣體,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把鑭銅錳氧化物製成催化劑,用到汽車排氣係統中,它能催化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在較高溫度下氧化,變成二氧化碳和水,使一輛汽車即使行駛萬裏也不冒一縷黑煙,既減輕了大氣汙染,又節省了汽油消耗。
在油漆、顏料、紡織、化學試劑、照相藥品等生產部門,稀土金屬的化合物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日常使用的各種塑料製品的生產中,加進適量的稀土化合物,不僅可防止塑料製品的老化,且能提高它們的耐磨、耐熱、耐酸性能。稀土化合物用於皮革和毛線的染色,對皮革具有去臭、防腐、防蛀、防酸的效果,著色牢固,日曬雨淋也不易褪色;對毛線則有增強光澤和鮮豔度的功能,穿在身上蓬鬆柔軟而不起球。
知識點
加多林
加多林(1760—1852),芬蘭人,第一位發現稀土元素的化學家。他從小受到既是天文學家又是物理學家的父親的嚴格教育,他曾經和著名的化學家舍勒合作過。在芬蘭大學擔任了25年化學教授。研究過很多種礦石及其分析方法。1794年,他從一位研究礦物學的人那裏,得到了一塊奇特的黑色石頭。加多林對它進行了仔細的分析,證實了在這種礦石裏麵含有一種新元素。這就是第一個被發現的稀土元素——釔。後來,這種礦石被命名為加多林礦。他還是北歐最早反對燃素學說的科學家。
延伸閱讀
中國的眾多第一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說的一句名言。中國稀土占據著幾個世界第一: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第一,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擁有重要意義且相對短缺的中重稀土;生產規模第一,2005年中國稀土產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國產量的60%用於出口,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而且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產品的國家。可以說,中國是在敞開了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以製造業和電子工業起家的日本、韓國自身資源短缺,對稀土的依賴不言而喻。中國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這兩個國家。至於稀土儲量世界第二的美國,早早便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鉬的生產也已停止,轉而每年從中國大量進口,用以作為戰略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