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壤之別的兩兄弟(3 / 3)

石墨質軟,黑灰色,有油膩感,可汙染紙張。硬度為1~2級,沿垂直方向隨雜質的增加其硬度可增至3~5級,密度為1.9~2.3克/立方厘米,比表麵積範圍集中在1~20平方米/克,在隔絕氧氣條件下,其熔點在3000℃以上,是最耐溫的礦物之一。

自然界中純淨的石墨是沒有的,其中往往含有SiO_2、Al_2O_3、FeO、CaO、P_2O_5、CuO等雜質。這些雜質常以石英、黃鐵礦、碳酸鹽等礦物形式出現。此外,還有水、瀝青、CO_2、H_2、CH_4、N_2等。因此對石墨的分析,除測定固定碳含量外,還必須同時測定揮發分和灰分的含量。

石墨的工藝特性主要決定於它的結晶形態。結晶形態不同的石墨礦物,具有不同的工業價值和用途。工業上,根據結晶形態不同,將天然石墨分為三類:

(1)致密結晶狀石墨,又叫塊狀石墨。此類石墨結晶明顯晶體肉眼可見。顆粒直徑大於0.1毫米,比表麵積範圍集中在0.1~1平方米/克,晶體排列雜亂無章,呈致密塊狀構造。這種石墨的特點是品位很高,一般含碳量為60%~65%,有時達80%~98%,但其可塑性和滑膩性不如鱗片石墨好。

(2)鱗片石墨。石墨晶體呈鱗片狀,這是在高強度的壓力下變質而成的,有大鱗片和細鱗片之分。此類石墨礦石的特點是品位不高,一般在2%~3%,或10%~25%之間,是自然界中可浮性最好的礦石之一,經過多磨多選可得高品位石墨精礦。這類石墨的可浮性、潤滑性、可塑性均比其他類型石墨優越,因此它的工業價值最大。

(3)隱晶質石墨,又稱非品質石墨或土狀石墨。這種石墨的晶體直徑一般小於1微米,比表麵積範圍集中在1~5平方米/克,是微晶石墨的集合體,隻有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見到晶形。此類石墨的特點是表麵呈土狀,缺乏光澤,潤滑性也差。品位較高,一般的60%0~80%,少數高達90%以上,礦石可選性較差。

知識點

“奧爾洛夫”鑽石

“奧爾洛夫”鑽石,這是目前世界第三大鑽石,重189.62克拉。17世紀初,在印度戈爾康達的鑽石砂礦中發現一粒重309克拉的鑽石原石,根據當時印度國王的旨意,一位鑽石加工專家擬把它加工成玫瑰花模樣,但未能如願,使重量損失不少。這顆美妙絕倫的鑽石後來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廟中婆羅門神像的眼珠。

1739年,印度被波斯攻占之後,這顆鑽石又被裝飾在波斯國王寶座之上。之後鑽石被盜,落入一位亞美尼亞人手中。1767年,亞美尼亞人把鑽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銀行。1772年鑽石又被轉手賣給了俄國禦前珠寶匠伊萬。伊萬於1773年以40萬盧布的價格又把鑽石賣給了奧爾洛夫伯爵。同年,奧爾洛夫伯爵把鑽石命名為“奧爾洛夫”,並把它奉獻給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她命名日的禮物。爾後“奧爾洛夫”被焊進一隻雕花純銀座裏,鑲在了俄羅斯權杖頂端。

延伸閱讀

無色墨水

有一瓶既不是藍色,也不是紅色,又不是黑色的墨水,而是一瓶像清水一樣的無色墨水——奇妙的墨水!

用這種墨水寫字之前,首先準備好一張白紙,用一支洗淨的毛筆蘸取藥用碘酒,塗在白紙上,結果白紙就染上了紫褐色,把染上紫褐色的紙晾幹待用。

所謂奇妙的墨水是一種叫硫代硫酸鈉的濃溶液,帶有5個結晶水的硫代硫酸鈉晶體俗稱海波,也有人叫它大蘇打。硫代硫酸鈉在照相、環境保護等方麵有著重要的應用。

另用一支洗淨的毛筆,蘸取上述硫代硫酸鈉的濃溶液,在前麵準備好的紫褐色紙上寫字或繪圖。你會很快發現,紫褐色的紙上竟留下了清晰而又十分別致的白色字或圖畫。

原來,硫代硫酸鈉能與溶解在酒精裏的紫褐色單質碘起化學反應,生成無色的連四硫酸鈉和碘化鈉溶液。這樣紫褐色的碘最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奇妙墨水的奧秘就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