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到底是為什麼?科學家認為,原因是多方麵的,但禍根是大氣中含量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
大家知道,太陽短波(主要指可見光)輻射是透過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麵的。地球表麵從太陽獲得能量變暖以後,又以長波紅外輻射的形式向外發射。而二氧化碳對長波輻射有強烈的吸收作用,地球表麵發出的長波輻射到大氣以後就被二氧化碳截獲,最後使大氣增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如同溫室的玻璃一樣,隻準太陽的輻射熱進來,卻不願讓裏麵的長波熱輻射出去,於是和玻璃一樣造成了溫室效應。
據有些科學家的模型推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年增長率為4%,如果這種勢頭不加控製,到2050年其濃度將增長到0.08%,這時全球的氣溫將上升1.5℃~4.5℃,從而引起南極冰帽的融解。
其實已有報告指出,在過去的25年內,南極的氣溫已上升了1℃,南極的冰川在退卻,夏季時間有所延長,使南極的植物迅速繁殖。而且由於冰雪融化,長期被冰凍的種子解凍發芽,新的物種開始出現,南極正在變綠。
但是,南極冰川融解會導致海平麵上升,這會給世界上1/3的人帶來滅頂之災。按現在的情況推算,2050年海平麵會上升20~140厘米,世界上最肥沃的大河三角洲就會被淹沒,紐約、倫敦、東京、孟買、開羅等世界聞名的大城市將成為曆史,而我國的大連、天津、青島、上海、廣州等城市也將不複存在。
此外,溫室效應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還會引起降雨帶北移,造成作物帶和耕作區的變更,給人類帶來災難。物種應該是氣候變暖的最先受害者,許多物種會隨著氣候的變暖而滅絕。而到那時,蟑螂、老鼠、跳蚤和蒼蠅將會以驚人的速度繁殖,地球將變成害蟲的天下。
知識點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麵,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其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等一係列嚴重問題,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關注。
延伸閱讀
最好的氣肥
一定範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強,因此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氣肥。美國科學家在新澤西州的一家農場裏,利用二氧化碳對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長期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他們發現二氧化碳在農作物的生長旺盛期和成熟期使用,效果最顯著。在這兩個時期中,如果每周噴射兩次二氧化碳氣體,噴上4~5次後,蔬菜可增產90%,水稻增產70%,大豆增產60%,高粱甚至可以增產200%。
氣肥發展前途很大,但目前科學家還難以確定每種作物究竟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後效果最好。除了二氧化碳外,是否還有其他氣體可作氣體肥料?有科學家發現,凡是在有地下天然氣冒出來的地方,植物都生長得特別茂盛。於是他將液化天然氣通過專門管道送入土壤,結果在兩年之中這種特殊的氣體肥料都一直有效。原來是天然氣中的主要成分甲烷燃氣起的作用,甲烷能夠幫助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而這些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幫助植物充分地吸收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