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美國歌壇天後麥當娜所說的:“我的個性很強,充滿野心,而且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就算大家因此覺得我是個不好惹的女人,我也不在乎。”而事實上,並沒有人因此而討厭她,相反,人們更加著迷於她的優美歌聲和獨特個性。
做自己的伯樂
聰明女人宣言:如果沒有其他人來發現你,那你就自己發現自己吧!做自己的伯樂,你就能取得成功。
1972年,新加坡旅遊局給時任總理的李光耀打了一份報告,大意是說:“我們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國有長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幾米高的海浪。我們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什麼名勝古跡都沒有。要發展旅遊事業,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光耀看過報告,非常氣憤。據說他在報告上批了這樣一行字:“你想讓上帝給我們多少東西?陽光,陽光就夠了!”
後來,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種花植草,在很短的時間裏,發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園城市”。連續多年,旅遊收入名列全亞洲第三位。
上帝給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的東西,確實都不是太多。
就拿我們身邊知道的來說,它僅給杭州一個西湖,僅給曲阜一個孔子。就個人而言,它給每個人的東西同樣也少之又少,它隻給了牛頓一隻蘋果,並且還是擲過去的;它隻給了迪斯尼一隻老鼠,這隻老鼠並且是在迪斯尼自己連一塊麵包都吃不上的時候到達的。
上帝的饋贈雖然少得可憐,但它是酵母。
隻要你是個有心人,你會驚喜地發現上帝的饋贈是多麼的豐厚。就像聰明的江南人利用西湖把杭州變成了天堂,智慧的北方人則利用孔子把曲阜變成了聖城。
還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說的:
有一個探險家,他走進了非洲的荒野中。他隨身帶了一些不怎麼值錢的裝飾品,打算送給當地的土著人。在這些東西當中,有兩麵真人大小的鏡子。他把這兩麵鏡子分別靠著兩棵樹放好,然後就坐下來和他的手下人談論有關探險的情況。這時候探險家注意到有個土著人手裏拿著長矛正向鏡子走過來,當他向鏡子裏望去的時候,他看見了自己的影子,於是開始向鏡子裏的對手刺去,好像要殺了他。當然,他打碎了這麵鏡子。這時候,探險家向這個土著人走去,問他為什麼要打碎鏡子。這個土著人回答說:“他要殺我,我就先殺了他。”探險家向土著人解釋說,鏡子不是用來幹這個的,並領著他走到第二麵鏡子前。他對土著人解釋說:“看,鏡子是這樣一個東西:通過它,你可以看到你的頭發有沒有梳直,你臉上的油彩塗得是否合適,你的胸部多麼健壯,你的肌肉多麼發達。”土著人回答說:“噢,我不知道。”
有成千上萬的人,他們的情形和這個土著人差不多。他們窮其一生和生活作戰。在生命的每個轉折點上,他們都以為會有一場戰鬥,而情況最終也確實是這樣。他們預計會有敵人,而他們確實也遇到了敵人。他們預計困難會接踵而至,而事情也恰好就是這樣。“如果事情不是這樣,那麼它就是那樣……總會發生點兒什麼。”對於成千上萬的沒有能夠認識到這種巨大的力量的人來說,事情過去是這樣,將來也還會是這樣。成千上萬的人繼續過著平淡、普通、痛苦的生活,因為這種巨大的力量從他們身邊悄悄地溜走了,他們就再也抓不住它了。生活中的你,絕對不要像土著人那樣,窮其一生都不能發現自己的力量,而是要像那些聰明女人那樣,發現自己,做自己的伯樂,從而走向自己的輝煌。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每個人都應樂於接受自己,既接受自己的優點,也要接受自己的缺點。但事實是,絕大部分人對自己都持有雙重的看法,並給自己畫出兩張截然不同的畫像,一張是表現優秀品質的,沒有任何陰影;另一張全是缺點,畫麵陰暗沉重,令人窒息。和普通人不一樣的是,聰明女人從不將這兩幅畫像隔離開來,片麵地看待自己,而是把它們放到一起綜合考察,最後合二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