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癌症的預防與防治(6)(1 / 3)

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應作乳腺癌定期檢查高危人群包括:①初潮小於12歲者;②絕經大於50歲者;②大於30歲生育或未生育者④患過乳腺良性腫瘤,並做過手術者;⑥家庭成員有人患乳腺癌者;⑥有煙酒嗜好的婦女。

戒煙戒酒一些西方國家研究證明,有飲酒習慣的婦女比不飲酒的婦女易發生乳腺癌。

及旦治療一旦發現自己患有纖維囊性乳腺病,就應立即治療,不要拖延治療的時機。

多排乳汁對於哺乳期的婦女,在每次哺乳的時候,應盡可能多地排出乳汁。這樣一方麵可以增加分泌乳汁,另一方麵又可以減少上一次分泌的乳汁在乳房內滯留的時間。

多曬太陽人的皮膚吸收陽光後會產生大量維生素D,起到防癌的作用。一般每天曬太陽10到15分鍾就能使我們的身體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

適時補充維生素D如果你擔心曬太陽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你不妨有針對性地補充維生素D。研究發現,女性如果每天攝入200個國際單位(IU)的維生素D(相當於兩杯維生素D強化牛奶),患乳腺癌的機率會減少30%。因此,專家建議,50歲或年輕一點兒的女性每天至少要補充2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50歲以上的女性每天要補充400到600個國際單位。

(第八節)宮頸癌

我國每年宮頸癌的發病人數約為13萬。其發病特點為,多發於早婚、早育、多生、性生活開始早和性伴侶多者,35~39歲、60~65歲為發病高峰,農村發病率高於城市。宮頸癌前病變最年輕者23歲,宮頸癌患者年齡分布在34~48歲,其中40歲以下者占333%,40~48歲者占666%,宮頸癌已嚴重威脅到中青年女性的健康和生命。

宮頸癌的病因學

婚姻因素絕大多數宮頸癌患者為已婚婦女。首次性生活過早及性伴侶過多均與宮頸癌關係密切。性夥伴越多,其宮頸癌發生的相對危險性越高,在娼妓中其發病率為正常人的4倍。因此,性生活及婚姻與宮頸癌關係密切。

生育因素初產年齡早,宮頸癌發病率高。

病原體因素多種病原體與宮頸癌關係密切,尤其是人乳頭狀病毒(HPV)、單純皰疹病毒II型(HSVII)。

其他因素一些研究認為陰莖包皮垢、陰道滴蟲感染、梅毒、淋病均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

宮頸癌的臨床表現

早期宮頸癌常無明顯症狀,與慢性宮頸炎無明顯區別,有時甚至見宮頸光滑,尤其老年婦女宮頸已萎縮者。也無特殊體征,一旦出現相應的症狀者,其病程已發展到中晚期。

本病最早和最多出現的症狀主要是陰道流血及白帶增多。

陰道流血約有814%的患者有陰道流血症狀。開始常為性交、排便、活動或婦科檢查後出血,初期多為少量,並經常自行停止;到了晚期病灶較大則表現為多量出血,甚至量多如衝出而危及生命,年輕的患者可以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周期縮短、經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則常表現為絕經後陰道流血,量或少或多。

白帶增多約有823%的患者有各種不同情況和程度的白帶增多,呈白色、淡黃、血性或膿血性等,稀薄似水樣或米泔水樣,腥臭。晚期患者並發感染則呈惡臭或膿性。

壓迫症狀宮頸癌至晚期,由於腫瘤增大,可出現各種壓迫症狀,疼痛是常見的壓迫症狀之一,其發生率為411%,多見於Ⅲ、Ⅳ期患者。此外,根據病灶侵犯的髒器而出現一係列繼發症狀;若病灶侵犯盆腔結締組織,骨盆壁,壓迫輸尿管、直腸和坐骨神經時,壓迫症狀常見下腹痛、腰痛,尿頻、尿急、肛門墜脹感、裏急後重、下肢腫痛、坐骨神經痛等;癌灶壓迫或侵犯輸尿管,嚴重時而導致輸尿管梗阻,腎盂積水,腎功能損害等,最後導致尿毒症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