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癌症的預防與防治(2)(3 / 3)

建議一合理安排飲食。在每天的飲食中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穀類和豆類應占2/3以上。

建議二控製體重,避免過輕或過重。在成年後體重增幅不應超過5千克。

用建議三堅持體育鍛煉。如果工作時很少活動或僅有輕度活動,每天應有約1小時的快走或類似的運動量。每星期至少還要進行1小時出汗的劇烈活動。

建議四多吃蔬菜、水果。每天應吃400~800克果蔬,綠葉蔬菜、胡蘿卜、土豆和柑橘類水果防癌作用最強。每天要吃五種以上果蔬,且常年堅持,才有持續防癌作用。

建議五每天吃600~800克各種穀物、豆類、植物類根莖,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少吃精製糖。

建議六不提倡飲酒。即使要飲,男性一天也不應超過兩杯,女性一天不應超過一杯。

建議七每天吃紅肉(即牛、羊、豬肉)不應超過90克。最好是吃魚和家禽以替代紅肉。

建議八少吃高脂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選擇恰當的植物油並節製用量。

建議九少吃鹽,少吃醃製食物。鹽的每日消耗量應少於6克(約一茶匙)。

建議十不要食用在常溫下存放時間過長、可能受真菌毒素汙染的食物。

建議十一用冷藏或其它適宜的方法保存易腐爛的食物。

建議十二食品中的添加劑、汙染物及殘留物的水平低於國家規定的限量即是安全的,但亂用或使用不當可能影響健康。

建議十三不吃燒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燒烤的魚和肉或醃肉,熏肉隻能偶爾食用。

建議十四對於飲食基本遵循以上建議的人來說,一般不必食用營養補充劑,營養補充劑對減少癌症的危險可能沒什麼幫助。

(第二節)肺癌

癌症之害,肺癌為首。我國在全部惡性腫瘤中以肺癌發病率增長最快,占城市發病、死亡之手,其原因是在所有惡性腫瘤中肺癌增長幅度最大,死亡率最高。其次位已由70年代的第四上升到90年代的第一位。從1973年到1990年月16年期間,肺癌遞增率高達119%。近20年內,男性肺癌新病人增加了1577%,每年肺癌病人增加66萬人,死亡率正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長。根據全國疾病監測係統報告,從1990年起我國肺癌死亡率,每年以45%的速度上升;近20年來肺癌死亡人數約17~20萬,且又不斷增加趨勢,多發於中老年。目前,肺癌在男性腫瘤死因中占首位,女性僅次於乳腺癌死亡占第二位。

肺癌通常是指“支氣管原發性癌”,就是由支氣管長出表皮樣、腺樣、或未分化細胞組成之腫瘤。造成的真正原因到目前並不是十分清楚,90%以上是源自支氣管上皮細胞,故常稱之為支氣管癌,依細胞型態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病理生理變化。

肺癌的病因有哪些

肺癌的病因複雜,迄今尚不確定,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吸煙肺癌與吸煙、特別是吸紙煙的關係比較密切。約有3/4的肺癌患者有重度吸煙史。吸紙煙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煙者高出10~13倍。

物理化學致癌因子煙草加熱產物、煤焦油、無機砷、石棉、鉻、鎳、二氯甲醚、氯甲甲醚、瀝青煙塵、芥子氣、鈾、鐳以及衍化物等。

職業性致癌因素長期接觸上述易致癌的理化因子的人員,肺癌的發病率明顯增高,石棉工人肺癌死亡率為一般吸煙人員肺癌死亡率的8倍,為不吸煙、不接觸石棉人的92倍。

大氣汙染有關統計表明工業發達國家發病率比工業落後國家高,城市比農村發病率高,考慮可能與工業廢氣和致癌汙染有關。

遺傳家族中有人罹患肺癌,會使發生機率增加。

已存在肺髒疾病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例如:肺結核、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症、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會使罹患肺癌機率升高此外,病毒感染、真菌毒素(黃曲黴素)、維生素A缺乏、機體免疫機能低落、內分泌失調、家族遺傳等因素對肺癌的發生可能起綜合性作用。

肺癌有哪些症狀

咳嗽為最常見的早期症狀,其特點是陣發性刺激性咳嗽為主,無痰或少量泡沫白痰。

咯血也是肺癌常見的首發症狀之一,呈間斷性反複少量血痰,偶見大咯血,血色多鮮紅。咯血持續時間不一,一般僅數日,但也有達數月者。

胸痛腫瘤累及胸膜,可產生胸部鈍痛;腫瘤侵蝕胸壁肋骨或壓迫肋間神經,則胸痛尖銳劇烈,且有定點或局部壓痛,並隨呼吸、咳嗽、變換體位而加重。

發熱有212%的肺癌以發熱為首發症狀。發熱有兩種,一是肺癌壓迫、阻塞引起的炎症性發熱;另一種是因癌組織變性壞死引起癌性發熱。

氣急由於腫瘤壓迫、阻塞,氣管支氣管狹窄,支氣管阻塞導致肺不張是或肺癌廣泛播散時,可出現氣急。

厭食在短時間內體重減輕很快。

持續性肺髒發炎肺癌偶會以類似肺炎之症狀表現,伴有發燒、寒顫、夜汗、化膿性痰及喘鳴。

其它惡心、嘔吐、軟弱、疲倦、高血鈣、肩或手臂疼痛、肋骨痛、聲音沙啞、頭痛、上腔靜脈阻塞時身體上半部水腫及發紅。

肺癌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