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應證和禁忌證
(1)適應證:原發性賁門失弛緩症,特別是氣囊擴張失敗者。需排除繼發性賁門失弛緩症者;
(2)禁忌證:對肉毒杆菌毒素過敏或有顯著過敏體質者。
2.術前準備
(1)器材準備:①肉毒杆菌毒素100 U;②專用穿刺針在各種線陣內鏡超聲均可使用。穿刺針一般用22 G,但19 G也可用。
(2)患者準備:①術前應告知患者或其家屬治療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能的風險;②術前禁食至少6~8 h,必要時可增加禁食時間,以保證治療時內鏡視野清晰且內鏡超聲顯示管壁良好;③最好在靜脈麻醉的狀況下進行;④對有明顯的心肺等疾患的患者,術前應行心電圖等檢查,治療過程中應保留靜脈通路、心電和血壓等監測,必要時吸氧。
3.操作方法
(1)將100 U肉毒杆菌毒素用4 ml生理鹽水溶解,注射器抽取後與穿刺針相連接,並將藥物注入穿刺針道內,以排空穿刺針內空氣;
(2)在線陣內鏡超聲下仔細觀察食管賁門管壁,重點觀察固有肌層的內環肌和外縱肌;
(3)注射點一般選在齒狀線上0.5 cm水平,於12點鍾位、3點鍾位、6點鍾位和9點鍾位分4點注射,注射針盡可能與黏膜表麵垂直刺入0.4~0.5 cm,實時內鏡超聲引導下可見注射點在賁門的固有肌層間。每點注藥20~25 U(0.5~1 ml);
(4)注射過程中見溶解於生理鹽水中的肉毒杆菌毒素呈雲霧狀高回聲區。注射後超聲內鏡檢查發現低回聲的固有肌層較注射前增厚,提示注射成功。
4.術後處理
(1)觀察腹部體征和消化道症狀,警惕穿孔等並發症;
(2)術後2 h即可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3)予抗生素抗感染、PPI等製酸2~3 d。
5.並發症 內鏡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治療賁門失弛緩症比較安全,其可能的並發症基本同常規內鏡檢查。迄今,尚未見到關於肉毒杆菌毒素A引起明顯不良反應或並發症的文獻報道。
總之,大部分學者認為肉毒杆菌毒素A注射治療賁門失弛緩症的療效優於或等於擴張治療等,而並發症罕見,但其長期療效尚待觀察。采用內鏡超聲實時引導下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的方法的確切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仍有待研究。
(二)內鏡超聲下腹腔神經節阻滯術
頑固性腹痛是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晚期的嚴重並發症,藥物治療常常療效不佳。過去通常隻能通過外科手術緩解此類患者的疼痛,但多數術後症狀仍然持續。隨後出現了腹腔神經節阻滯術(celiac plexus neurolysis, CPN)。最初,CPN由麻醉師通過經腰盲穿或CT下穿刺的方法進行操作。EUS在胃內能清晰顯示腹腔動脈幹及毗鄰結構。超聲下腹腔神經節並不顯像,但通過它與腹主動脈幹的臨近關係可準確定位腹腔神經節。可以在EUS引導下,通過向腹腔神經節注射化學藥物而起到阻滯神經、緩解疼痛的作用。
1.適應證和禁忌證
(1)適應證:
1)確診惡性腫瘤且已無法切除者(如腫瘤已侵及血管、病理證實為轉移瘤、患者不能耐受手術等);且疼痛症狀明顯,非侵入性治療方法(如止痛藥)療效不佳,生存期預計不長。
2)伴有持續性、頑固性腹痛的慢性胰腺炎患者。
3)原因不明的腹痛患者在EUS檢查過程中發現患有胰腺癌或慢性胰腺炎時。
(2)禁忌證:
1)有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
2)有腹腔感染的患者。
3)不能耐受內鏡超聲的終末期腫瘤患者。
4)有其他內鏡檢查禁忌證的患者。
2.術前準備
(1)器械準備:
1)內鏡超聲:各型線陣掃描型。
2)穿刺針:目前使用較多的穿刺針有:①Wilson-Cook穿刺活檢針,外徑22 G,可取得4 cm範圍內的標本;②GIP穿刺針,外徑22 G,針長為12 cm,穿刺距離較大,隻能應用於線陣掃描型EUS。現在使用的穿刺針規格大多為18~23 G。穿刺針使用前均需消毒。
(2)阻滯劑:常用阻滯劑是不含防腐劑的局部麻醉藥和無水乙醇,有時可加用糖皮質激素如曲安西龍(去炎鬆)等。
(3)患者準備:
1)向患者或其家屬交代情況,特別要強調可能出現(雖然極少發生)的神經損傷、出血、感染等較嚴重的並發症,獲得他們的知情同意。
2)患者CPN術前一天晚禁食,術前應用抗凝劑。
3)患者術前如未用靜脈麻醉,可靜脈聯用呱替啶加咪達唑侖鎮靜;若患者已用過一段時間的麻醉止痛劑,可再加用氟呱利多。
4)若使用曲安西龍作為神經節阻滯劑,必須在術前使用廣譜抗生素,如第二代頭孢菌素(尤其當患者正在服用抑酸劑時);而若使用無水乙醇作為阻滯劑,因其具有殺菌作用,術前不一定要使用抗生素。
3.操作步驟 腹腔神經節在主動脈前方,通常位於脊椎L 1水平,可在T 12到L 2水平之間變動,但腹腔神經節與腹腔幹起始部的關係相對恒定,基本是緊貼在腹腔幹的上方並圍繞其兩側。
患者取左側臥位後,靜脈應用鎮靜劑(具體藥物見“患者準備”)。整個操作過程中進行無創血壓、心電圖及血氧飽和度監測。內鏡超聲經口進入胃內後,可經胃後壁矢狀位觀察到腹主動脈,先用內鏡超聲在胃小彎近端後方沿腹主動脈找到腹腔幹起始部並可用彩色Doppler進行證實。
現在多采用的方法直接穿刺腹腔幹前方的神經節,而不是兩側。
穿刺針應刺向腹腔幹的根部並盡量接近腹腔幹,回抽無血後,先注射10 ml 0.5%布比卡因,如注射時阻力較大,表明穿刺針已位於神經節組織內,如注射無阻力往往沒有穿刺準確,需要調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