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傑克想法相反的是他的表弟奎爾,他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生氣:修理這活兒太髒了:瞧瞧我身上弄的,而且沒有高額的薪水。每天他都是在不滿的情緒中度過,認為自己在像奴隸一樣賣苦力。他每時每刻都窺視著師傅的眼神與行動,稍有空隙,他便伺機偷懶,應付手中的工作,並且總是期待下班的時間。
轉眼幾年過去了,一同進廠的幾個工友,各自憑借精湛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唯有他,仍舊做著討厭的修理工作,仍舊沉浸在無法升遷的痛苦之中,碌碌無為地應付每一天。原來,缺乏熱情、失去快樂的最大受害者,就是自己。
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即便你堅信自己才華橫溢,但如果你缺乏熱情,你也隻能停留在表麵功夫的作業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既享受不到工作所帶來的樂趣,又不會有任何升遷的機會光顧你。
生活中需要熱情,快樂更是由熱情點燃的。當你對生活全身心投入的時候,那份專注的熱情會持久地溫暖你的心,使你擁有燃燒著的快樂和付出後的滿足。
在很多人的眼中,石頭就是石頭:它不說話、不唱歌、不生氣、不興奮、不做夢、不旅行、不期待未來、不掛念往事、不戀愛。它什麼事也不做,隻固執地想當個真正的石頭。最後的結論是:石頭真無聊。
但在台灣著名藝人楊林的眼裏,石頭卻是這樣的:石頭說自己的話,唱自己的歌;它生氣時隻有自己知道,興奮時非常低調,做夢時不讓你知道。正是這種對待生活熱情的態度,造就了一個不同於傳統觀念的藝人。
楊林宣布揮別演藝轉行畫畫的時候,曾引起了一陣嘩然,很多人都對她的“揮別”與“轉行”感到不可思議。不過,楊林卻平靜地向大家說道:擇一個讓自己靈魂快樂起來、簡單自在的工作罷了。她堅信,對生活有熱情,所得到的快樂遠比名譽和金錢要多得多。
但她的經紀人不死心,多次上門來說服她:“你看啊,隨便拍個廣告,15分鍾就可以賺10萬元,你幹嗎不拍啊?”楊林總是堅決地一口回絕,依舊執著地以畫畫為生,她曾以“撒旦”來形容這種賺錢的快樂與奇妙。
在某次畫展結束的時候,楊林微笑著對人說道:一張畫,少則要畫一個月,多則要畫兩三個月,最後頂多也就賣幾萬元,相比起拍廣告來是有些少;可是呢,如果接拍廣告的話,不但要很早從床上爬起來梳頭、化妝,打扮美麗,還要一個勁兒地對著大家露出牙齒來強裝著微笑,雖然轉眼就有lO萬元,可以肆無忌憚地去買名牌、吃美食,然後騙自己說這樣活著還不錯……但實際上,精神上的空虛,又有誰能夠看得到呢?
後來,楊林把自己的轎車賣掉了,而且還表示說,如果未來求學的經費不夠了,就連房子也會賣掉的。她說:“我很快樂,快樂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隻有金錢才能締造快樂,這在很多人的觀念裏已經根深蒂固。對於那些重視物欲享受的人來說,楊林是個不折不扣的傻子,然而這卻是一個真真正正會享受快樂的“傻子”,是一個讓自己的精神歸屬快樂的人。她深深地懂得:在短若朝露的人生歲月裏,隻有把真實的自我釋放出來,才不會白白地辜負自己。
熱情是快樂的秘方,是成功的催化劑。黑格爾有句名言:“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世界上的偉大事物都是靠熱情來成就的。”一個精神萎靡不振的人絕對不會成為成功的人;一個怨天尤人的人也絕對不會獲得快樂的體驗。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你是一潭死水,就隻能等著變臭、腐爛、幹涸;如果你是一潭充滿熱情的活水,你就擁有了日新月異的動力,你就有了熱情四射的活力,那時,你對快樂的理解和體驗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升華。
幸福是一種感覺
一隻高傲的貓走過美麗的花叢,他沒有愛上任何一朵鮮花,他愛上了一隻紫色的蝴蝶。鮮花們向貓展示著美麗,貓卻對著蝴蝶說:“我愛你”。蝴蝶用他紫色的微笑說:“我愛的是強者,你知道山林中的虎嗎?他是真正的強者”。貓走了,他去了山裏,他要證明自己是強者。貓找到了虎,他義無返顧的和虎纏鬥。虎一抓就結束了戰鬥。貓在死前用盡餘力咬去了虎的鼻子。虎輸了,貓也死了。貓見到了上帝,上帝告訴貓:“你有9條命,現在剩下8條了。”貓回來見蝴蝶。蝴蝶問貓:“你真的愛我?”貓點頭。蝴蝶說:“我從沒有見過喜馬拉雅山的冰花,你給我嗎?”貓走了,他去了喜馬拉雅山。但他的皮毛太薄,還沒有采到冰花就冷死在途中。上帝告訴貓:“你剩下7條命了。”貓知道自己的皮毛太薄不能采到冰花,於是他求上帝幫他。上帝說:“你要用一條命換一朵冰花。”貓爽快地答應了。他得到了冰花,失去了一條命。貓帶回了冰花,蝴蝶很高興。蝴蝶說:“我喜歡海底的紫色珊瑚,你能給我嗎?”貓去海裏,但他不會遊泳,很快便溺死了。貓又見到了上帝,他求上帝給他紫色的珊瑚。他願意用一條命換。他得到了紫色珊瑚。貓隻剩下4條命了。他帶著紫色珊瑚回來見蝴蝶。蝴蝶很開心,但她說:“你真是一隻很優秀的貓,如果你能讓天空劃過一顆彗星,我就會愛上你。”貓很無奈,他怎麼也想不出如何讓天空劃過一顆彗星。這時他想到了上帝,但他知道隻有死了才能見到上帝。於是貓毫不猶豫地一抓刺破了自己的心髒。貓見到了上帝,他說:“萬能的上帝,您能給我一顆彗星嗎?我願給您我的一切。”上帝說:“你隻剩下3條命了,如果你全部給我,我就讓天空劃一顆彗星。”貓說:“我願意,但我希望您能讓我回一次人間。”上帝答應了。貓回去了,他帶著蝴蝶來到一個大平原。夜裏,一顆明亮的彗星出現在天空,絢麗無比。蝴蝶看到了美麗的彗星,她覺得貓很偉大,她愛上了貓。貓現在連一條命也沒有,他知道他的生命會隨著彗星消失。但他愛蝴蝶,而且現在蝴蝶也愛他。而貓已經失去了和蝴蝶相愛的能力了。貓對蝴蝶說:“我不愛你。”蝴蝶哭了,她恨貓戲弄她的感情。貓走了,他要趁彗星還沒消失趕快離開。彗星終於消失在天邊,貓也消失在視線之中。
貓和蝴蝶這段精彩的小故事告訴我們:幸福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不為感情所左右,不為名利所牽引,洞悉事物本質,完全實事求是的心理狀態。它不是仰視,不是俯視,而是平視——平淡、平等、平凡、平靜地看問題。平常心要以知識為底蘊,無知是不能擁有平常心的;平常心要以勇氣為後盾,懦弱是不敢擁有平常心的。平常心不是墨守成規、不牽強附會、不察言觀色、不患得患失、不人雲亦雲、不借梯上屋的,隻有完全拋開了得失、榮辱以至生死的人才能做到。在平常心態下,生命便具有了最高意義,行為便有了廣闊空間——很多的時候就有了高招、絕招,就能走出了困境、險境。
傳說有一位得道高僧,在一個烏風陡暗、山雨欲來的傍晚經過一片墳地,看見一位大漢瑟縮在一顆大樹下虛汗淋漓。高僧問他何以至此,驚恐萬分的大漢說不成句。隻是結結巴巴地說了一句“怪……怪……怪蛇”就軟癱下去了。高僧一看,原來草叢裏有一條大蛇正在吞食一條與自己不相上下的大蛇。前者即將脹死,在艱難地搖動著尾巴;後者即將憋死,也在艱難地搖動著尾巴。問題是這裏是墳地,前不巴村,後不著店,大漢在這陰森的環境裏突見此兩頭是尾的“怪蛇”,便驚慌失措,疑是死路一條了。高僧向大漢說明實情後,大漢立即恢複常態,並拾起“雙尾蛇”帶回家去了。這裏,平常心救了一位將被嚇死的生命。
科技發展到今天,人類所征服的領域越來越多。隨著知識“圈”的擴大,圈外的無知世界越來越大。有的難題需要平常心態來解決。美國太空總署曾征求一種太空人使用的超現代化的書寫工具,要求必須能在真空環境中使用,必要時能移筆尖向上書寫,還要求幾乎永遠不需要補充墨水或油墨,成本費多少在所不計。全世界知此消息的天才們都為此大動腦筋,隻是苦無良策。後來德國人打來電報,上麵隻有幾個字:“試過鉛筆嗎?”是啊,鉛筆太常見、太常用了——便沒有去考慮它,而它又確實具備了上述要求。這裏平常心又解決了一個科研難題。
現在有些人急切地希望成功,成功後也喜歡炫耀,希望及時揮霍成功果實,其典型表現就是大手大腳花錢給別人看。特別是在熟人和親友麵前,迫切想顯示自己的財富。而那些真正成就了事業的人,反而能夠在生活中保持一顆平常心。
有一次,亨利·福特到英格蘭去,在機場問訊處他詢問當地最便宜的旅館。接待員看了看他,一眼就認出了這個超級富豪——全世界都知道的亨利·福特。就在前一天,報紙上還登出了他的大幅照片,說他要來這兒。
接待員說:“要是我沒搞錯的話,你就是亨利·福特先生。我記得很清楚,我看到過你的照片。”他說:“是的。”接待員疑惑不解地對他說:“你穿著一件看起來像你一樣老的外套,要最便宜的旅館。我也曾見過你的兒子上這兒來,他總是詢問最好的旅館,他穿的也是最好的衣服。”
亨利·福特說:“是啊,我兒子好出風頭,他還沒適應生活。對我而言沒必要住在昂貴的旅館裏,我在哪兒都是亨利·福特。即便是在最便宜的旅館裏,我也是亨利·福特,這沒什麼兩樣。這件外套,是的,這是我父親的,但這沒有關係,我不需要新衣服。即使我赤裸裸地站著,我也是亨利·福特,這根本沒關係。”
是的,可能你的外套比亨利·福特的高檔,可是,這能說明你比他更有錢嗎?可能你住過比亨利·福特更貴的旅館,可是,這能表示你比他更有身份嗎?
在生活中有些人好出風頭,總怕別人不知自己的尊姓大名,一逮住機會不是高聲炫耀自己的身份,就是到處分發名片,這是虛榮心在作怪。也有一些人不慕外表華麗,而是時時以堅持自我秉性為本,這種人是最謙虛的人,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幸福是一種絕對自我的感覺,隻要你覺得自己是幸福的,你就是幸福的;反之,如果自己感覺不到幸福,無論在別人的眼裏如何風光,你的心裏仍然會是一片冰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幸福。關鍵就在於我們是否真的明白,自己這一輩子到底要什麼。如果一個人總是得隴望蜀或盲目攀比,那他永遠都不會幸福和快樂。
自古以來胸懷大誌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當做終生奮鬥的三大目標。三者能得其一,對一般人來說已經終生無憾,若能盡遂人願,更是幸運之至。然而,從辯證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進必有退,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獲取都需要付出代價。往好的、樂觀的方向看,必將會希望無窮;反之,一味地往壞的、悲觀的方向看,定覺興致索然。
逍遙,指的是沒有什麼約束、自由自在——當然,法律與道德的約束還是需要的。也就是說,逍遙是一種基於心靈大自在之上的行為大瀟灑。逍遙表現在自然個性的呈現、精神思維的自由和言談舉止的灑脫。
史上最著名的逍遙派大概就是古代那個莊子了。這個逍遙派的掌門人,在《莊子·齊物論》說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天,他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莊子)。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人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人呢?
凡事往好的方麵想,自然會心胸寬大,也較能容納別人的意見。寬大的心胸,不但可以使人由別的角度去看事情,更能使自己過著無人而不自得的日子。有一回,釋尊的一位大弟子被一位婆羅門侮辱,但他對於婆羅門的辱罵隻是充耳不聞,未予理會。因為他知道,一個會以辱罵別人來凸顯自己的人,在個人的修養和品行上都有問題。婆羅門見到他無端被自己辱罵,不但沒有生氣,且微笑地答辯,真不愧是聖者,終於自知理虧憤憤地離開了。這便是豁達,即佛家所謂的圓融。
人是偉大的,但也是渺小的。人可以改變一些事物,但對於大自然的命運卻經常無能為力。一個下雨的早晨,再多公雞的嗚叫也喚不出太陽。與其呐喊、抱怨與詛咒老天,不如撐一把雨傘來個雨中漫步,給自己一份悠閑與浪漫。當追求幸福的人因求之不得而苦惱的時候,隻要換一種心態,就能很容易地體會到逍遙的快樂。當一個人與幸福失之交臂的時候,也許恰好具備了逍遙的條件。得到和失去一樣能夠快樂,這就是生活的公平、公正和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