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選題
1.下麵屬於我國五大名山的是(
)。
A.泰山
B.黃山
C.衡山
D.九華山
答案
1.答案:A、C。我國五大名山指的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五嶽是遠古山神敬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巡獵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後為道教所繼承,被視為道教名山。古代帝王附會五嶽為群神所居,在諸山舉行封禪、祭祀盛典。中國古代認為高山“峻極於天”,把位於中原地區的東、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為“五嶽”。
政治知識
一,填空題
1.唐玄宗統治前期,國勢強盛,在各方麵達到了空前的盛世景況,史稱______。
答案
1.答案:開元盛世。為了增強國力,加大財政收入,唐玄宗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了民族關係,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通過實行一係列積極的政治經濟措施,國力空前強盛。人口增長到5290餘萬人,商業十分發達,對外貿易不斷增長,各國商人紛至遝來,社會達到了全盛的階段,史稱“開元盛世”。
二,單選題
1.周代根據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來決定繼承權力的製度是(
)。
A.分封製
B.宗法製
C.禮樂製度
D.井田製
2.漢代頒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
A.壯大皇族力量
B.保證列侯利益
C.加強中央集權
D.籠絡王侯人心
3.為了從政治上鞏固國家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製方麵得到保證,元朝實行(
)。
A.郡縣製
B.三省製
C.行省製
D.三司製
4.南北朝時期,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事件是(
)。
A.商鞅變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
D.文景之治
5.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製國家,他采用了(
)。
A.儒家學說
B.墨家學說
C.道家學說
D.法家學說
6.曾國藩、左宗棠代表(
)。
A.頑固派
B.洋務派
7.北宋初年,宋太祖趙匡胤進行政治和軍事改革,抑製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他采取的手段為(
)。
A.杯酒釋兵權
B.陳橋兵變
C.黃袍加身
8.創立三省六部製的皇帝是(
)。
A.漢武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
1.答案:B。宗法製是按照血統遠近以區別親疏的製度。早在原始社會氏族時期宗法製就有所萌芽,但作為一種維係貴族間關係的完整製度,則是周朝的事情。其實質就是根據血緣的親疏,確立起一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製度。
2.答案:C。推恩令是漢朝漢武帝時期推行的旨在減少諸侯的封地,削弱諸侯王勢力範圍的一項重要法令。主要內容是改變過去諸侯王隻能把封地和爵位傳給嫡長子的情況,允許諸侯王把封地分為幾部分傳給幾個兒子,形成直屬於中央政權的侯國。
3.答案:C。行省製,就是在中央設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樞密院掌管軍事,禦史台負責監察;在地方設行中書省,行省設丞相一人,掌管全省軍政大事,是繼秦朝郡縣製後,我國政治製度史上的一項重大變革。
4.答案:B。孝文帝為北魏第七位皇帝,諡號孝文皇帝。他頒布了均田令,遷都洛陽,命鮮卑貴族漢化,與漢族通婚,采用了漢族統治階級的政治製度。改革加速了當時北方各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5.答案:D。法家是先秦諸子中對法律最為重視的一派。他們以主張“以法治國”的“法治”而聞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秦始皇采用法家的思想,為中央集權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
6.答案:B。洋務派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洋務派的主要代表有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他們於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場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希望以此拯救清王朝,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走的是一條“實業興國”之路。
7.答案:A。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為了防止出現分裂割據的局麵,加強中央集權統治,他接受大臣趙普的建議--“杯酒釋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