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小學篇 (7)(2 / 3)

2.答案:東嶽泰山。泰山古稱“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時始稱“泰山”。“山以嶽遵,嶽為東最”,曆代的封建帝王在此舉行隆重的封禪典禮。泰山綿延達200多公裏,總麵積為426平方公裏,主峰海拔1545米,名為“天柱峰”,山勢峻拔高挺,素有“泰山天下雄”之譽。

3.答案:京杭大運河。它和萬裏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兩項偉大工程,聞名世界。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係,約1794千米,對南北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及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4.答案:靈渠。又稱湘桂運河,也稱興安運河,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中國和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靈渠與四川都江堰、陝西鄭國渠齊名,並稱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門組成。靈渠的開通使南北兩地的貨物得以互通有無,中原與百越之地的文化、經濟得以相互交融。

5.答案:《徐霞客遊記》。徐霞客是中國曆史上偉大的地理學家。此書寫有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等名山遊記17篇和《浙遊日記》、《江右遊日記》、《楚遊日記》、《粵西遊日記》、《黔遊日記》、《滇遊日記》等,除散佚者外,遺有60餘萬字遊記資料,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二,單選題

1.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譽,其險居“五嶽”之首的是(

)。

A.泰山

B.華山

C.衡山

D.嵩山

2.我國著名的“五嶽”之一,被譽為“南嶽”的是(

)。

A.泰山

B.華山

C.衡山

D.嵩山

3.中國“五嶽”之一,古時候就被公認為“塞北第一山”的是(

)。

A.泰山

B.華山

C.恒山

D.嵩山

4.三國時,吳國船隊曾到達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

A.澳門

B.台灣

C.香港

D.日本

5.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也是我國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的是(

)。

A.函穀關

B.山海關

C.居庸關

D.潼關

6.永濟渠開鑿於(

)。

A.西漢

B.東漢

C.隋朝

D.唐朝

答案

1.答案:B。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縣境內,為五嶽中的西嶽,海拔2154.9米,居五嶽之首。華山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是秦嶺支脈分水脊北側的一座花崗岩山,以險峻稱雄於世。

2.答案:C。衡山,古名為壽嶽,也稱“南嶽”,始封於唐虞,是古代帝王巡狩祭祀的地方。據《星經》記載,此山是道教洞天福地。舊有南嶽“七十二峰”之說,稱回雁為首,嶽麓為足。衡山山脈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南嶽是我國唯一佛道並存的名山,宗教文化源遠流長。

3.答案:C。恒山是海河支流桑幹河與滹沱河的分水嶺。相傳舜帝出巡時,見其山勢雄偉挺拔,因此封它為“北嶽”,屬北方碳酸鹽岩山嶽地質景觀,為一斷塊山,其斷層麵正對桑幹河地塹的大同盆地。恒山發脈於管涔山,沿東北走向至河北省與太行山連接,東西綿延150千米,主峰在渾源縣南,海拔2017米,分東、西兩峰:東為天峰嶺,又名玄嶽峰;西為翠屏峰。

4.答案:B。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台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誌》留下了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稱台灣為“流求”。隋朝時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宋時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清政府設置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

5.答案:A。為戰國秦置,位於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裏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裏,地處“長安古道”,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峽穀中,深險如函而得名。函穀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中原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彙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曆史故事與傳說的發軔地。

6.答案:C。永濟渠是繼隋煬帝開通濟渠、邗溝之後,開鑿的又一重要運河。永濟渠是隋朝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糧食的主要渠道,也是對北方用兵時,輸送人員與戰備物資的運輸線。永濟渠全長2000多裏,寬度雖然不及通濟渠,但運輸能力很強,並可航行龐大的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