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轟動大漢的事情發生了,三朝老臣,曾經左右朝政的權相李忠在德武六年一月一日淩晨,因病不治,遺憾的駕鶴歸去。
如果是一般人就這麼去世,或許還沒有什麼動靜,可這三朝老臣,兩朝宰相去世這動靜就太大了。
一月一日,本是新年節日,然而整個京城裏的人全部被素裝包裹著,雖然李忠失了勢,可德武帝卻依然讓他以王侯之禮葬之,他的門生、故吏在相府門前是絡繹不絕的來拜祭,人數之多令人瞠目。
各省的督撫都派人來送奠儀,前來祭拜,就是德武帝也派皇子來吊祭。
然而在一月七日,也就是李忠的頭七的日子,李忠愛女李貴妃也不幸去世,仿佛這象是在暗示著什麼,從表麵現象來看,祭奠的官員們一個都沒有來,而本來應該熱鬧下葬的李忠,卻在禦林軍的手裏草草下葬,連一般王侯用的法師超度都沒有請。相爺府,現在是冷冷清清的。
皇宮裏倒是按規矩把李貴妃的喪事給辦了,有人傳言說李忠死後不到三天,皇後就派人把李貴妃給賜死了,還有人說是德武帝下的聖旨賜李貴妃毒酒,總而言之,李貴妃的死充滿了神秘。
就在誰也不上李相的門時,一個戲劇性的情節出現了,天龍省巡撫冷無為派人送來祭儀,而一般送祭儀應該在頭四七之前,也就是說在一個月之內,可冷無為送來的時候卻是在六七,這很不合規矩,有人曾笑,不讀書的人啊就是不行,連這規矩都不懂。這祭奠品裏還有一副冷無為親手寫的一副字,寫有“國之忠臣,名正言順。”這字寫的可真難看,也真虧他有臉能送出去。
當有人把這事情傳到德武帝的耳朵裏時候,德武帝卻笑了,笑得很開心,他明白冷無為的用意,冷無為的這個舉動不是給別人看的,而是給他看的,想告訴德武帝自己跟祭奠李忠的那幫人是不一樣的,不是一條路。世上做官的最難把握的就是揣摩聖意。做官的人都有一套做官經,其實說到底還不就是揣摩上麵的意思。
李相一死,後麵麵臨的就是皇子們之間的爭權,八爺府上的人那是人來人往,大到二品的總督,小到地方縣丞,迎來送往的好不熱鬧。二爺府的也是一樣的情況,正所謂樹倒猢猻散,李忠的那些門生和故吏現在是各找各的路,各靠各的山。就是身處外地收虧空銀兩的太子,也積極活動起來,極力網絡自己的勢力。還有其他的皇子也跟著步伐前進。
皇子之間的鬥爭正式開始了……
天龍城。
真所謂幾人歡喜幾人愁,就是天龍省的官員也在忙著找靠山,由於這裏的官員多是林相的門生,因此通過儲宏,爬上了林天遠和二皇子這棵大樹,孫有道和他的人也在痛苦的選擇,不知道是選二爺好,還是八爺好,最後還是選擇了八爺,畢竟他與蕭相是師生關係。李相之死,其實就代表了丞相之爭的結束,迎接而來的便是皇子之爭。其實所有的人看到德武帝的內閣也就明白了,丞相的權力不斷的被削減,而皇子參政的權力愈增,各個皇子都涇渭分明的統治著各個有司衙門,說話的影響力已經超過六部九寺之大臣。
但也有人是不急著找靠山的,比如天龍省巡撫冷無為,他活的個逍遙自在,任何風吹草動都好象與他無關。此刻他正在田大老婆那裏蹭飯吃。
“冷少,這李貴妃為什麼會突然死掉,你不覺的奇怪嗎?”田大神秘西西道。
冷無為磕著花生米,還以為什麼事情呢,漠然道:“李貴妃本來是不應該死的,可卻被那些探靈的大臣給間接害死的。他們也不想想,那麼多官員去探望一個皇上內心最討厭的人,雖然皇上說要以王侯之禮送葬,可也不想想皇上看到那麼多人送葬心裏能高興嗎?場麵還搞那麼大,因此這過期的李貴妃就成了眼中釘,皇上是象讓李貴妃的死來告訴那些大臣,讓他們知道李忠的頭上還有皇上他呢,並且暗示那些大臣李忠現在已經不再是他們的保護神,他們以後想幹什麼要掂量一下。殺雞警猴罷了。”德武帝的心思全被冷無為清楚揣摩出來,語氣很冷漠,反正又不關他的事情。
田大好象還不明白,問道:“那本省的官員都那麼早送祭儀,你怎麼送那麼晚,照你的說法還不如不送?”
冷無為還沒有說話,白雲飛接道:“冷少送禮肯定是怕別人說閑話,所以才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