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9章(1 / 3)

京城皇宮。議政殿。

德武帝聽各位大臣稟報一些瑣事,都是有些修堤和安民的事情。

“皇上,天龍省報來受災所損失的折子,我與各位大臣都商議過,還沒有拿出條陳,請皇上明示。”大學士劉本出列道。

德武帝看了看,皺著眉頭,道:“怎麼,天龍省損失那麼大,各位大臣,你們可有什麼意見?”

童維上前道:“回皇上,天龍省受災程度臣以為應該所言無虛,臣以為朝廷應該免天龍省一年賦稅,使其恢複元氣。”從上次的事情後,童維已經改變過去消極抵抗的策略,明白要想與林天遠抗衡,隻有取的皇上的信任和器重,因此對政事格外積極。

林天遠出列道:“皇上,臣以為童大人所言甚是,據折子上麵所說天龍省的百姓流離失所,如果還要按過去那樣交納賦稅的話,恐怕會激起民變,況且天龍省在此次洪災中,地方官員和百姓都出力很多。”

戶部尚書陳嘉成出列道:“臣也以為是,現在天龍省救災物資都依賴於江南四省,雖然今年江南是個豐收之年,可畢竟還要支持南方打仗,恐怕在物資上不能給予充足,依臣看來,國庫裏還有存糧,不如拿去救濟難民,至於銀兩方麵,是不是讓他們自己再想想辦法,畢竟國庫餘銀不是很多,之前給其他省抗災用去不少,南方打仗是隔一個月來催一次,朝廷恐怕沒有多少力量去救濟他們。”

德武帝擺擺手,這幾天被遭災的各省要錢要糧給煩死了,能拿出去的都盡量拿出去,連皇家自己的小國庫內務府也掏出銀兩救濟,皇宮的用度已經一再減少。國庫還要騰出銀兩給南方戰場,剩銀實在是不多。

“報……,稟報皇上,天龍省八百裏加急到。”禦前侍衛遞上包裹。

小太監取過後叫給王英,王英再轉交給德武帝。包裹裏是一本各個官員連名的謝恩折,一本是全國推行新政的折子,最後那一卷指,便是萬民書。

德武帝將第二本折子匆匆看了一邊,越看越激動,“騰”地站了起來,笑道:“林相,你將折子念念,天龍省官員是怎麼說新政的?”

林天遠接過折子,念道:“臣天龍省巡撫冷無為帥本省百官上折:經過天龍省抗住幾十年不遇的洪災後,臣與各位同僚細細琢磨其中的原因,想來有三點,第一,乃皇恩浩蕩,皇上乃真命天子,老天爺想下雨十分,但落下來也隻有七分,臣等與百姓脫此大難,實乃托皇上之鴻福也。

第二,乃民心所向,皇上乃有道之明君,百姓擁戴,眾官同心,才脫此劫數。

第三,乃新政之功效。皇上在天龍省實行新政,使的庫糧比往年增多了許多,使得百姓在抵抗洪災之時,沒有餓肚子,這麼長的時間裏天龍省沒有一人是因為餓死,實乃皇上之遠見也。

臣和各個同僚以為好處不能讓天龍省獨享,應外省難民之要求,特請皇上將新政推往全國。附帶的便是外省難民和本省百姓的簽名。臣天龍省巡撫冷無為攜地方官拜上。”

各大臣聽後,心裏隻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想吐,這冷無為的馬屁拍的也太過了,可各個人卻跪下狂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德武帝笑嗬嗬道:“眾大臣有什麼意見嗎?”

林天遠頓時出列道:“臣以為天龍省巡撫冷無為所言甚是,臣請皇上將新政推向全國,使百姓都能沐浴皇恩。”說著跪了下來。

林派的人和二皇子、四皇子、十三皇子、十八皇子均下跪道:“臣等懇請皇上讓天下百姓沐浴皇恩。”

童維也和他的人跪下附和。

蕭貴中望了八皇子,八皇子明白,也跪下附和。

九皇子和十皇子也跟著跪下。

蕭貴中和他的人也跪下。

德武帝笑著看著眾臣,道:“都平身吧。林相,新政推向全國的事情,你盡快拿出一個條陳出來,至於天龍省的事情嘛,傳旨下去,免天龍省一年賦稅,所缺銀兩由戶部先墊上,至於其他用銀嗎,讓太子盡快把官員所欠的銀兩繳上來。退朝吧。”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禦書房裏。

德武帝今日的心情大好,對王英道:“傳旨下去,把十九公主叫過來,那麼長時間都沒有瞧見她了,今天朕要與她一起用餐。”

王英頓時犯了難色,呆在那裏。

“怎麼你還不快去?”德武帝不快道。

王英“啪”的往地上一跪,道:“皇上,十九公主已經出去多日了,至今還沒有歸來。請皇上恕罪。”

德武帝皺起眉頭,喝道:“這麼大的事情你怎麼不早奏來?”

王英苦著臉道:“奴才是奉皇後娘娘意旨,才沒有稟報的。皇後娘娘見皇上為洪災的事情勞心勞力,因此囑咐奴才不要把十九公主外走的事情說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