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2 / 2)

可惜了,趙妃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她再不能生了。

趙妃是王府側妃出身,但是原本她是要做正妃的。昌平帝也就是當今聖上求親的時候,親自許諾趙家父子,讓趙氏做正妃,隻不過當時老皇帝覺得趙家有兵權在身,若是趙氏做了兒子的正妃,若是以後真是這個兒子登基,他擔心陳家的江山會不會被趙家取而代之。

老皇帝深謀遠慮,所以即便是同意了兒子的婚事。但是趙妃不得為正妃,隻能以側妃的位份進府。

昌平帝喜歡趙妃,但是最後負了承諾,以側妃之禮迎娶趙妃入府。

隻不過誰也不知道的是,當初趙妃入府的時候,昌平帝親筆書信,說是若是日後趙妃有了兒子,封皇兒為太子。

不過趙妃第一胎的時候就傷了身子,別說是皇子了,就是皇女也隻有陳畫屏一個。

五公主是皇室嫡女,自從五公主出生後,趙妃有很長一段時間都鬱鬱寡歡。

原先她女兒雖然不是嫡出,但是是皇帝最寵愛的女兒,而現在皇上有了嫡女,她女兒就是再受寵,在身份上也是差了一截。

陳畫屏聽了母妃的話,並沒有說她其實沒有看上三皇兄,也沒有看上五皇兄,她將目光放在了小六的身上。

這是陳畫屏和元池一同想出來最好的人選。

六皇子年幼,母嬪不算聰明。但身後還有著人脈,若是他能上位,陳畫屏未必不能站在其身後,當鎮國公主。

元池給自己的目標是成為司禮監的秉筆太監。

司禮監太監固然是位高權重,但是一時之間不現實,崔正現在正得皇帝信任,掌印太監的位置說什麼不會輕易變動,與其這樣,元池覺得還是要現實一點,選秉筆太監。

這個位置才學,腦子缺一不可,而且也是有權利的,隻要是運用得當,以後前途不可限量,說是一句禦筆朱批都不為過。

而陳畫屏想做的是鎮國公主。

皇子年幼,母妃無能,太後年邁。無論說什麼,六皇子比其他的皇子都更加的合適。

隻不過這些陳畫屏不想要告訴母妃,她迎著母妃的話,說道:“若是三皇兄出府,女兒明年也會和皇兄一同出宮建府。”

趙妃驚訝的說道:“你不是還想在宮內多呆一年嗎,如今不過半年,怎麼就反悔了?”

趙妃心裏不舍,她是想要女兒來年十一月份出宮的,說不定那個時候女兒已經定親了,這樣的話出了宮也有人照顧。

陳畫屏道:“三皇兄和五皇兄都走了,宮內的皇子公主也都少了。女兒一個人無趣,我不如一同和兩位皇兄出宮,正好若是有什麼事情,可以和三皇兄一起商量。”

“你三皇兄會和你商量?”趙妃問。

在她看來,就是老三有了什麼心思,也該和自己商量,或者若是不方便會和溫嬪商量,再由溫嬪告訴她。

畢竟女兒不過是十幾歲的小姑娘,老三就是要借著趙家的勢力,那也是該和自己說。

“母妃,兒臣和三皇兄年紀相當,三皇兄怎麼不能和我商量?”

趙妃張了張嘴,看著女兒理所當然的樣子,隻覺得女兒說的細想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不對。

皇子們大皇子早就任職六部曆練,剩下的皇子除了六皇子太小,幾位連著二皇子明年也都要在朝中任職了。

隻不過自己女兒是個公主,所以隻能得了食邑奴仆,其餘的並不能涉足。如果女兒不是個公主的話,那也是該到擔事情的時候了。

想到這趙妃將反駁的話留在口中。

最後說道:“也是,你若一點不沾惹。你三皇兄日後成事,想必也不會記得你多少的好,不如一開始插手,後麵功成身退。”

趙妃自顧自的說著沒有注意到,她說道功成身退的時候,陳畫屏皺了皺眉。

年尾的時候崔正從永州返回,沒帶回來銀子,也沒有帶回來人。帶回來的是永州以及周邊郡縣確實是旱災的消息。

安王所言屬實,永州周邊的郡縣都遭了災,不僅交不出來銀子,還需要銀子賑災。

皇帝聽了之後,良久不語。最後叫了管理賑災的官員,準備賑災的事宜。

賑災幾十萬兩的銀子,由監察院的人護送,一路沿著北,一直到永州。

隻不過這次去的人不是崔正帶著人去的。

監察院的人手緊缺,若是全去賑災,不說朝堂上的人願不願意,皇帝自己就不願意。畢竟和朝臣相比,監察院才是皇帝手裏的刀。

監察院的人不過是去了一個代皇帝監察,防止官員中飽私囊,其餘都是官兵護送。

崔正回宮那日,元池剛到內書堂翻開了書,就聽見一片雜亂之聲。

這個時候教書的大人並沒有來,所以內書堂即便是亂的很,也沒有人管。

元池聽見雜亂的聲音,從書中抬起頭,問身邊剛從外麵回來的念北道:“外麵發生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