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1 / 2)

安德貴死了之後, 司設監換了掌印太監,李詠祥信守承諾將元池送入了內書堂。

內書堂全是些比較聰明的小太監,而且年紀都不大。

元池還在內書堂看見了念北, 念北也沒有想到能在這看見元池。

當時分人給各宮的時候,元池因為早早的被清芳挑走了, 所以不知道念北被分到哪裏了。

後來聽著念北說才知道:“我命好, 被分到了皇後娘娘那裏。來年五皇子出宮建府, 娘娘說了讓我去內書堂學一段時間, 不出意外的話,我是要跟著皇子出府的。”

內書堂雖然會往司禮監送太監,但是若是皇子有需要, 也會將皇子送來的太監進行教導,以後以便跟著皇子出府。

畢竟皇子身前的, 總不能一個個都什麼也不懂,送個書信連字都不認識。

不過也不是每個皇子都願意這樣的, 有些皇子不喜歡身邊有學識的閹人, 隻是認個字就可以了。

如果元池沒有設計殺了吉祥, 那麼現在吉祥幹的也是念北的活計。

“對了,你當時不是去靜妃娘娘那裏了, 我聽說”念北說的時候聲音小了很多, 然後繼續道:“靜妃和二皇子都被關了禁閉,池哥你怎麼還能上內書堂。”

元池沒有說那麼多, 隻是道:“我在二皇子那裏犯了錯, 又被調到了別處,後來上麵的領事公公看我認字, 就將我送了內書堂。”

元池說完, 念北不禁心生佩服, 他說道:“池哥你到了二皇子那裏還能出來,真了不起,還上了內書堂。”

元池道:“不過是僥幸罷了。”

她輕飄飄的說了這句話,麵上半點變化沒有,但是隻是自己知道其中一句僥幸,確實是廢了良多的力氣,其中艱辛隻有自己能知道。

去了內書堂的太監,受的教導並不是宮內的老太監傳授,而是一些不得誌的朝中官員。

如今教導這些人的是一些小官,但是前朝還有過六部尚書教導太監的例子。

隻不過當時是那尚書郎惹了皇帝不快,皇帝故意讓他去教導太監。

這是羞辱,惹了君心不快的緣故。現在不一樣,昌平帝和六部的幾個尚書也沒有仇,不至於這般折辱幾個老官員。所以現在教太監的官員隻是進了翰林院,但是實際上不入流的小官,並不是什麼六部的官員。

這些人本身沒有什麼出息,但是學識是夠的,為了多掙一份銀子補貼家用,也顧不顧得上臉麵了。

皇上讓他們去,他們就去,教的也不必太精細,隻是讓這群太監夠用就好。

宦官學的東西不比正常的學院學子,研讀的課本是內令也就是內廷規則、四書之類的,不必讀透。

這些是死東西,隻要是背住了就行。

對於元池來說沒有什麼難度。

除了這些之外,內書堂的藏書閣其中的學子也可以隨意觀看。

元池因為這些老師教過的都會,所以每天看的最多的書不是該學的,而是內書堂藏書閣的書。

內書堂不隻是教學,還有考核。

元池進來之前,李詠祥就告訴她,說是若是想出頭就不必掩蓋鋒芒。

元池聽了他的話,內書堂考核成績大多數全是朱批優字,試卷連翰林院的官員看了都覺得不錯。

元池這麵有條不紊,陳畫屏也在做自己的事情。

皇後那麵有意說是讓兒子年後就出宮建府,皇上不知道怎麼想的,說是讓三皇子和五皇子一起。

至於陳畫屏,趙妃看著女兒,說道:“你父皇說看你的意思。”

陳畫屏現在已經站在了三皇子這邊了,當然打的並不是什麼別的稱號,隻是兄妹情深。

對於一直自信自己表演優秀的三皇子來說,一句兄妹情深,就能讓他相信,說太多,反而就錯了。

三皇子不知道自己已經被看穿了,依舊是不問世事的樣子。

隻不過在皇妹的“強烈建議”之下,決定為自己謀條出路。

陳修玦在答應和陳畫屏一起謀事的時候甚至還信誓旦旦的說道:“二妹妹,若是以後事情敗露,你將事情推到我的身上,我肯定不會連累你。”

陳畫屏聽了並不相信,但是還是說道謝謝皇兄。

陳修玦看著她的樣子,隻以為這個皇妹是相信自己的,並不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陳畫屏看穿了。

趙妃知道女兒的選擇了之後,也沒有說什麼,隻是道:“老三也不錯,最起碼以後到了那個位置,不僅寬厚,也能真的將你當成親妹妹對待。

五皇子他到底怎麼也是有親妹妹的。”

說完趙妃歎了口氣,在她看來,即便是老三性格再好,也不如一母同胞的兄妹,姐弟好。

想到這,趙妃又想到了五公主。

前些日子趙妃去看皇後的小女兒,皇後的小女兒玉雪可愛。五皇子當時在一邊,眼睛盯著妹妹眼裏的喜愛之情不似作假,那時候趙妃就想,若是自己的畫屏也有個親生的兄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