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領導者必備的素質(1)(3 / 3)

“我不好鬥,”沙達卡最近解釋道,“所以我理所當然受到了大家的喜愛。我總是想要討人喜歡,你知道這是什麼樣的心理。你總是害怕卷入搏鬥。”無論如何,年輕的尼爾找到了一種實現自己個人目標的方式——音樂。這後來被證明為他的天賦所在。

“靠近林肯高中有一家糖果店,店堂後部有一台自動點唱機,”他回憶道,“所有穿皮衣的不羈少年都會逗留在那兒,聽貓王和胖子多明諾。那時正值搖滾樂的開端。於是我譜寫了一首搖滾歌曲並演唱,那時我在那群皮裝男孩中就像一名英雄。他們甚至讓我和他們一起去糖果店。”

這裏的重點並非沙達卡是否應介意少年們對他接納與否——那樣的接納在高中時代看上去重要得無以複加。但他憑借自己的直覺,知道應如何去接近他們,並贏得對那個年紀的自己頗為重要的東西。對於沙達卡來說,高中的目標,成了一生的事業,早年的成功賦予了他將來成為明星的自信。

極為相似的經曆也在青少年時代的阿瑟·阿什身上發生過。他後來成為網球冠軍。阿什孤軍奮戰,在職業網球賽上打破了膚色的界限,成為這項比賽舉辦以來的首位黑人選手。在後來的歲月裏,他又與AIDS病毒作勇猛鬥爭,在貧民區的角落和鄉間別墅的客廳裏為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樹立了戰勝病魔的信心。

他一生都在不斷地樹立和達到目標。對阿什來說,這個過程從他年輕時踏上網球場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在那裏,他懂得了什麼是成就,每次達到一個目標。

“當你樹立目標、達到目標,努力奮戰的過程會讓你產生一種自信的萌芽。”阿什在去世之前接受采訪時說。

阿什按照這一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他樹立一個目標,當他達到了這一目標時,他就樹立下一個目標。為什麼?“我認為,自信本身是從獨立轉化而來的,”他解釋道,“而且流溢到人生的其他部分。你不僅僅對自己擅長的東西感到自信,而且對自己能做到的其他事情也會普遍感到自信,因為同樣的原則可能也適用於其他任務或其他目標。”

目標必須有可行性,必須可以達到。不要錯誤地認為你應當或你能夠一蹴而就。也許你今年到不了月球上,那麼就計劃一次短途旅行吧。你可以先設立一個過渡的目標。

隨著越來越大的成功,阿什進入了一流網球運動員的行列。“我早年的教練為我設立了明確的目標。”阿什說,“目標不一定非得是在網球錦標賽上獲勝,隻要是我們認為有難度的、需要一些努力、一些計劃的事情都可以。如果我達到了那些目標,就會獲得某種隱含其中的回報。我重申一遍:目標不必非得是贏得這場或是那場錦標賽。因此,當我按照這一方式逐一達到這些小目標之後,在我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一切都突然發生了:‘嘿,大獎就近在咫尺!’”

那就是阿什總是在艱苦卓絕的網球賽事中獲勝的原因。“在錦標賽上,你會想要打進四分之一決賽;在比賽中,你想要不錯過若幹反手超身球;當天氣炎熱的時候,你想要增長精力,永不疲倦:這些都是我前麵所說的那類小目標,它們有助於將你的注意力從難以掌控的遠大目標上引開——遠大目標是指諸如贏得整場錦標賽的冠軍之類。”

麵對大部分艱巨的挑戰時,最好都要先麵對一係列過渡目標。那是一個更為鼓舞人心的過程——也更能予人以激勵。

詹姆斯·沃森博士是冷泉港實驗室的主席。他畢生都投身於尋找治癌方法的奮鬥當中。這是不是他唯一的目標?當然不是。這個目標會讓每個人都感到氣餒。沃森為自己和實驗室同事設立了一係列循序漸進的目標——每年都在徹底治愈癌症的最終療法上獲得進展。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癌症,”沃森說。他因發現了DNA的結構而獲得諾貝爾獎。“我們隻能治療其中的一部分。希望我們能治療的癌症種類越來越多。”

“但你要設立過渡目標,”他說,“不是明天就徹底消滅腸癌,而是要了解這種疾病。這個過程包括許多不同的步驟。誰也不想被引向失敗的終點。你每一次要從一個小目標中獲得快樂。”

有效的途徑如下:樹立小目標,實現目標,然後樹立一次比一次大一丁點的新目標,再實現目標,最後成功。

在盧·霍茲成為聖母大學隊的足球主教練之前很久,他隻有一個願望,即親自參加比賽。但是當他代表所在的高中出場時,他體重隻有115磅。

他知道自己實在太輕了,但他還是不顧一切地想踢球,於是他製訂了一個計劃。他記住了本隊的所有11個位置。這樣,如果有球員受傷,他就可以立刻準備好衝上綠茵場。這就給了他11次機會做替補。

“如今在商場上也是一樣,”作家哈維·麥凱說,“如果你在辦公室裏明白了這一點,就主動了解電話係統吧。主動弄懂計算機裏正發生著什麼吧。如果你去做銷售,你要知道關於計算機的一切。”那樣,當機會出現時,你就會有更大的機會抓住它們。樹立讓自己對所屬的團隊、所供職的公司更有價值的目標——就像盧·霍茲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