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麵解析幾何的始祖笛卡兒說:“數學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工具。”這絕非誇大其詞。沒有數學的世界,與沒有世界的數學,同樣不可思議。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誰個能離開數學?至於開發能源、創新材料、製造飛船、探測月球……那益發不消說了。
毫無疑義,我們應當學習數學,學好數學,因為我們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同數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注定要與數學打一輩子交道。那麼,要學好數學,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呢?竊以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對數學懷有興趣。不久前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的複旦大學數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在當今核心數學前沿最活躍的三個分支(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及其交彙點上做出了重要貢獻的數學家穀超豪有詩雲:“人道數無味,我道味無窮……”可見,數學之對於穀先生,不是“必然王國”,而是“自由王國”。穀先生是靠著興趣的引領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終於登上最高領獎台的。這正應了一句盡人皆知的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誠然,我們應當著力培養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讓孩子愛上數學。個中道理,俄國作家、政論家赫爾岑講得再明白不過了:“‘小孩兒時候’,加上剛剛進入青年時期的兩三年,是生活中最充足的、最優美的、最屬於我們的部分,也幾乎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不知不覺地決定了人的一生。”
或問,如何培養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讓孩子愛上數學呢?在我看來,辦法大抵有二:一是給孩子講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有趣的故事,二是讓孩子讀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有趣的讀物。言及於此,不由想起此前剛剛讀完的新書——《神機妙算狐小妹》。在作者俞月林的筆下,小狐狸狐小妹、小黑狗杜克、小白兔菲菲和小花貓咪咪等,借助於“數學兵法”與惡狼周旋,利用惡狼們的野心和貪婪使之發生內訌,進而在壯牛起義軍的全力配合下搗毀狼王老巢,終結其殘暴統治的故事,何等生動,何等引人!數學,在這些故事裏並沒有過於“顯山露水”,而是被巧妙地編織在故事之中。捧讀之下,眼前為之一亮。時下的圖書市場,“引人入勝”的少兒讀物為數還不算太多,而“引人入勝”的少兒科普讀物特別是數學讀物則更是鳳毛麟角。唯其如此,像《神機妙算狐小妹》這樣的讀物就顯得格外搶眼,光彩奪目了。
長期以來,科普創作講求“寓趣味性於科學性(或曰知識性)之中”。在這種創作理念的支配下,“趣味性”不過是一種“點綴”,被科普作家們當作“作料”“味精”使用。然而,當時代的腳步跨入21世紀的時候,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說教”為主的“科普”因難以“輕鬆閱讀”而受到冷落,與讀者“漸行漸遠”。成人科普讀物如此,少兒科普讀物何嚐不是如此!孩子的學習負擔繁重,課餘時間十分有限,不耐煩再把有限的課餘時間用來閱讀那些“不是教科書的教科書”了。從少年兒童的特點不難想見,孩子比成人更加渴望“寓科學性於趣味性之中”的科普讀物。俞月林先生抓住了少年兒童喜歡小動物、愛聽愛讀動物故事的心理,匠心獨具地設計了一個個躍然紙上、人格化的動物角色,構造了一個個曲折動人、跌宕起伏的動物故事。讀這樣的讀物,孩子能不興味盎然麼?別說孩子,就連孩子家長,讀起來也難免愛不釋手。
在我這個孤陋寡聞者的印象中,數學似乎曆來就沒有同趣味很好地“融合”過。某些數學讀物即使冠之以“趣味”二字,個中“趣味”其實也很有限。而俞月林先生則真正地做到了“寓教於樂”,從而使孩子得以“輕鬆閱讀”,進而“輕鬆吸收”。例如,《圍欄和種樹》的故事,講了“同樣周長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前者比後者麵積大”的問題;《上了個大當》的故事,講了“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的問題……凡此種種,都是以故事提出問題,用故事給出結論的。這委實不能不令人嘖嘖稱羨。
捧讀《神機妙算狐小妹》,從字裏行間可以窺見,為了構思故事,為了把數學植入故事,為了使故事妙趣橫生,得以適合少年兒童的閱讀需求,俞月林先生經曆了多少艱辛,耗費了多少心血!是的,《神機妙算狐小妹》的寫作不同於一般的寫作:單是構思故事的角色和情節,就不失為一種創造性勞動,何況還要把數學和故事嚴絲合縫地結合在一起,更何況還要讓這些故事和數學“合成”為克敵製勝的“數學兵法”!
願少兒讀物的作者都能像俞月林先生一樣,為給孩子寫出喜聞樂見的作品而嘔心瀝血,殫精竭慮;願少兒數學讀物都能像《神機妙算狐小妹》一樣,讓孩子饒有興趣地學習數學,自然而然地愛上數學!
注釋:
〔1〕《神機妙算狐小妹》,俞月林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原載《中國編輯》2010年3期,中國科普作家網、上海科普作家網、綿陽科普作家網轉載,獲第一屆世界華人科普短篇獎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