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前的那棵石榴樹上的花開的擠擠挨挨的,仿佛在比賽誰開的大開的美。

勝了的就在枝頭昂揚著紅色的腦袋,開得如這夏日的太陽一般熱烈。

敗了的就飄落在地,悄無聲息的化作花泥。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忙忙碌碌兩三天,到了端午節這日。

孫婆子起了個大早,和夏錦一起包起了粽子。

這邊的習俗是吃甜的粽子,所以她們準備的材料除了粽葉,五彩繩,還有糯米和紅棗。

孫婆子一直操持著家裏的活,灶上的功夫也很不錯。

隻見她將一片粽葉在手心折一下,然後放在虎口處,形成一個漏鬥形,然後往裏塞糯米,中間填上紅棗,在用粽子葉將其包裹在其中,纏上彩繩,一個小巧可愛的粽子就包好了。

夏錦自小長在府裏,從灑掃丫鬟做起,一直做到大丫鬟,還真沒幹過這種活。

一開始手生,包壞了兩個。張婆子笑著說:“沒事,剛開始包都這樣。等會兒這倆讓衛子吃,不浪費。”

夏錦抿著笑點頭:“聽娘的。”

等再包第三個的時候,她就有了經驗,包出來的樣子雖然不太好看,但好歹不破皮露餡了。

除了粽子,張婆子還煮了二十個雞蛋,熬了一鍋粥。

夏錦包完粽子就去了後院,服侍張芸芸去了。

家裏的瑣事有人幹,張芸芸這兩日就躲在房間裏寫小說,寫累了就跟夏錦一起做衣服繡花。

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兒的。

而肖定遠和肖一兩人這兩日則一直在山上轉悠,看看能不能獵頭野豬。

可惜,也不知是不是前段時間肖一他們幾個住在山上時,打獵打的太狠了,把野豬老虎之類的大型動物都嚇跑了的原因,這兩人就隻獵到了幾隻野兔和野雞。

好在端午這日,村裏有大集,肖定遠直接買了一扇排骨和一大塊五花肉。

張芸芸也在端午這日停了筆,她跟著肖定遠去趕了大集,專門買了鍾馗像。

前世,雖然南方的端午節有賽龍舟之類的大型活動,北方過節的氣氛卻不是很濃鬱,也就是包個粽子,借著節假日一家外出玩一玩,吃頓團圓飯,發個朋友圈。

這古代的習俗,簡化了很多。鍾馗像更是沒人買了。

張芸芸見集市上有賣的,專門問了肖定遠,這才知道要在屋裏貼鍾馗像,便買了幾張。

回去的路上還順便割了些艾草,將其掛在各個門前,既應景又防蚊。

孫婆子還用多餘的艾葉煮水,讓大家用煮好的水沐浴,說是可以去邪氣。

在大厲朝,端午也是很重要的節日,按說理應過得隆重喜慶一些。

可惜,百姓的日子過得艱難,節不節的,象征性的過一過便罷了。

大家因為還要忙活婚禮的事,端午這日把各種習俗簡單過了過,吃了午飯就開始忙著把前後院收拾裝飾一番。

從院子外看不出什麼乾坤,轉進院子裏卻布置的很是喜慶。

大紅喜字貼的到處都是,就連驢棚和豬圈也貼了紅紙。

張芸芸和肖定遠的婚房就更不必說了,喜帳喜被紅彤彤的,床上灑滿了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甚至連被角縫的銅板都沒少。

肖定遠現在不能給她八抬大轎,十裏紅妝,就把能做到的都用心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