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與時間拔河——意外處理原則篇 (2)
若在前幾次的吹氣時,寶寶的胸部並無明顯的起伏,表示呼吸道的通路不順暢,此時需要再重新調整患兒的頭頸部姿勢(即急救步驟一定要確知前麵正確後,才能做第二步)。當再檢查無誤後,可重做吹氣動作。如果胸部還是沒有起伏,那呼吸道的阻塞處可能在更深的位置。此時則需用特殊的急救方法——哈姆立克操作法來清除異物了。
施行人工呼吸法時,如果能看到被救者的胸部有起伏,則可一直施行下去,直到患兒有自行足夠的呼吸,或其他專業人員及醫療設施到達為止。
即使患兒已恢複自主呼吸,仍然要送醫處理及仔細觀察追蹤,千萬不可大意,因為隨時可能再停止呼吸!
4.維持循環
循環代表著心跳或脈搏,在急救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循環功能是否存在。
在急救操作時,心跳並不易測知,因為許多事物會幹擾到,如擠壓胸部及人工呼吸的氣流進出肺中,都會幹擾心跳聲音。所以,在急救時應以測脈搏來代替心跳。
選擇上臂內側、大腿根部、足踝處或頸側大動脈的跳動,因為不會受到急救操作的幹擾。
測脈搏的方法如下:
以示指及中指置於主要的動脈流經的部位。
仔細感覺脈搏的跳動並計數,如先計20秒鍾的脈搏數後,再乘以3,即可得知1分鍾大概的脈搏數。
為了爭取急救時間,不需要詳細計出完整1分鍾的脈搏次數。
五、口對口人工呼吸
幫助患兒呼吸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將成人肺中的空氣直接經病兒的呼吸道進入肺中。有關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施行要點如下:
1.先將患兒放正確的姿勢,頭部稍後仰,下巴及頸部抬起,如此呼吸道就容易打開了。
口對口的人工呼吸
以口對口的人工呼吸急救時,需先將患兒的姿勢放正確,促使呼吸道暢通。
2.吹氣時要把患兒的口(或鼻)用大人的嘴完全封住,然後吹氣,經患兒的呼吸道進入肺中,此時患兒的胸部因肺充氣而向上升起。
3.將大人的嘴移開後,患兒會因胸肺本身的彈性自動地將氣體呼出,而再恢複原來的樣子。
4.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也應該同時觀察患兒的胸部有無起伏,以知道肺部是否被充氣,或患兒是否開始自行呼吸。
5.觀察患兒的膚色變化,以判斷人工呼吸的效果。如果一直沒有變化(膚色轉紅),則可能要再調整急救的方法。包括:
患兒頭頸部姿勢有無卡住呼吸道。
口腔內有無異物(嘔吐物)阻塞。
吹氣的力量是否足夠將幼兒胸部抬起。
若幼兒病況實在太嚴重,一定要送醫院以特殊方法來緊急救治才行。
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急救時,被救者吸入的氣體是由施救者而來,其中氧氣的含量是否足夠?答案是應足夠。
通常發生緊急意外者,其原來的肺部功能應很健康而無大礙;由施救者肺中或口中吐出的氣流,其含氧量在15%~20%,這種含氧量的氣體進入被施救者的肺中,應是足夠使用的,所以在緊急時無須顧慮這個因素。
當然,如果急救時能有氧氣設備在現場最好,但這種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六、幼兒急救步驟——呼吸方麵
呼吸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一旦發現呼吸道有阻塞不通的情況時,一定要在最快的時間內進行急救,步驟與方法如下述。
第一步:打開呼吸道
1.設法叫醒你的寶寶:用你的聲音來呼喚:“寶寶,寶寶,你怎麼了?醒醒!”或者刺激他的身體,比如重重地彈他的腳底,拍他、推他,甚至於捏他的皮膚來叫醒他。通常醒來的寶寶會自動努力地保持呼吸道通暢,急救人員可較省事。
2.抬起寶寶的下巴:寶寶躺平之後,把1根或2根手指頭放在下巴處(不要壓到頸部部柔軟處),輕輕抬起他的下頜。
3.把寶寶的頭稍微往後仰:把你的另一隻手放在寶寶的額頭上,然後把他的頭輕輕地往後仰,不能後仰太多,否則反而會使他的呼吸道關閉起來。可在頸肩部墊一硬布卷,借此保持頭頸姿勢正確,以及填補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