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令人緊張的急症——症狀解難篇 (2)(1 / 3)

第3章 令人緊張的急症——症狀解難篇 (2)

細支氣管炎常發生於嬰幼兒,是由幾種不同的病毒侵犯整個呼吸道,尤其是肺部的細支氣管。其中最常見的致病原是所謂的“呼吸合體細胞病毒”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其他還包括了流行性感冒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鼻病毒等,這些病毒也可以造成一般傷風或感冒的類似症狀。

2歲以下的嬰幼兒較易受到感染,多半由較密切的接觸感染,家中患有感冒的年齡較大兒童、父母或其他成員都可能傳染給寶寶,感染病毒的黏液分泌物經咳嗽或噴嚏傳播至空氣中,或直接噴傳至寶寶的臉部,寶寶呼吸時就進入氣管內,或由接觸傳至口鼻或眼睛,一般在3~7天發生症狀。

細支氣管炎通常開始就是感冒症狀,有發熱、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現象,經過2~4天,病情惡化病毒傳播到細支氣管,此時可能開始發熱,同時因呼吸道的阻塞,會產生咳嗽及喘鳴聲,有些幼兒會像氣喘發作一般,感到呼吸急促(每分鍾50次以上)及困難、咳嗽聲也多痰較沙啞,時間拖久了會導致肺炎,逐漸食欲下降。

一旦孩子因為呼吸困難而感到煩躁、不安、痛苦,而且唇、舌發青時,需立即就醫,並要盡量安撫小孩,以免哭泣加重呼吸困難的症狀。

2.嚴重時需住院治療

如果食欲缺乏或吸吮困難,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比較重要的是水分(如開水、稀釋一半的運動飲料或果汁)的補充供給,在疾病初期十分有幫助。另外,當發熱超過38.5℃以上時,應給予寶寶退熱處理,例如:除去太多的衣物覆蓋、服用退熱藥物及溫水拭浴等。

大部分嬰幼兒感染細支氣管炎,並不需要特別的藥物治療,即使病情嚴重時住院治療,也仍是以支持療法為主,包括:耐心的照顧寶寶的呼吸、給予氧氣及合理飲食、利用霧化器幫助保持鼻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潮濕(以利排出通暢)、多拍痰使氣管壁上之痰液震動鬆脫等。

當寶寶因細支氣管炎而產生咳嗽症狀時,咳嗽有助於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因而不需要使用較強的鎮咳藥物,也不必過度使用消腫劑以去除鼻塞現象,這些藥物都可能使得鼻部及呼吸道的分泌物過於濃稠不易排出,而使症狀持續較久。

此外,因為細支氣管炎為一種病毒感染,因而抗生素是沒有效果的,除非產生了續發性細菌感染,如耳炎或肺炎,此時就必須使用抗生素了。

七、發熱、咳嗽、多痰──肺炎

肺炎是指肺部感染,通常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所引起(病毒性肺炎症狀較輕,而細菌性肺炎是呼吸道感染中較嚴重的疾病),或者是有異物吸入肺部。

對較小的孩子而言,肺炎多半是因為上呼吸道感染,比如一般感冒、流行性感冒哮喘、百日咳或麻疹等疾病,逐漸擴散蔓延到肺部所造成的,依序稱為支氣管肺炎(又稱小肺炎)、局部(小葉)肺炎、大葉肺炎。

至於較大的孩子,較容易直接感染大葉性肺炎(範圍較大),其中一個或多個肺葉會被肺炎球菌所感染。

細菌性肺炎需要用抗生素治療

一般來說,感染肺炎的孩子都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如咳嗽、流鼻涕,接著出現發熱數日不退、頭痛、食欲缺乏、疲倦、活動力及精神變差,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嚴重者還可能出現呼吸時胸痛、腹痛或甚至咳出血來。

如果診斷為病毒性肺炎,隻要給予一些症狀治療藥物及呼吸輔助療法即可,抗生素使用並無法縮短療程,但特殊狀況時仍需並用抗生素治療,包括:患兒為3個月以下的小嬰兒、有免疫缺損、症狀嚴重之急性病容或合並有細菌性感染的征兆等。

若確定為細菌性肺炎就一定要應用抗生素。大部分醫師會先根據經驗法則,依不同年齡和好發的細菌來推測、選用有效的第一線抗生素,例如:懷疑肺炎雙球菌時使用盤尼西林;懷疑是嗜血性感冒杆菌時,則選用安比西林類;若懷疑是黴漿菌,則要用紅黴素類。然後再以患兒臨床的反應結果及細菌檢查或培養的結果,決定是否要更換藥物。整個療程需要7~10天,一旦有胸腔積液或膿胸發生,需先做胸腔穿刺,以取積液做檢查及培養,或需要放置引流管,配合選擇有效的治療藥物,其療程也會較長,需要10~14天。

此外,霧化吸入及拍痰法,對肺炎症狀的改善也有幫助。蒸氣噴霧及藥物吸入的目的,是讓痰液變稀且使支氣管擴張,如此痰液較容易被排出;再加以拍痰法配合,可使氣管壁上之痰液震動、鬆脫,再加上姿勢引流(患部在上位),就可使感染的痰液更容易順流至氣管內咳出,加速病情的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