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便是沒有壓力,女性體內激素的變化也會導致不良情緒的發生,而身兼多種社會和家庭角色的女性如果麵臨更多的壓力,肯定會引起身體內分泌與神經係統的失衡,長期承受這種失衡必然導致一係列健康問題。
這其中還有一個生物學因素是:女性的婦科構造決定女性生殖係統容易感染,比如子宮連接輸卵管,輸卵管直通盆腔,而宮頸又是子宮的一部分,宮頸連接陰道直通外部,經期、孕期極易感染,會從生殖器炎症發展到盆腔炎乃至腹膜炎、敗血症;同時因為女性的子宮內膜周期性脫落和子宮大小的變化,容易導致損傷而發生婦科疾病。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碰到一些事件,當這些事件和環境情況超出了女性所能承受的範圍,就形成了壓力。壓力是一種認知,本身並不會直接傷害人,但它會導致“情緒感冒”,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導致一係列嚴重的健康問題。實際上人體內有一種物質叫血清素,它是一種神經傳導素,有的專家稱其為刹車型化學物質,是使人放鬆和產生快感的東西,也有人叫它“快樂荷爾蒙”。
如果人們聽了一首好聽的歌,看了一幅好看的畫,身心感到很舒暢,那麼就是體內的“快樂荷爾蒙”在增加、在釋放。當人緊張的時候,身體就會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這是一種油門型化學物質,也叫“壓力荷爾蒙”。這種物質會使人警醒、應對緊張事件和活動,但也會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人體內刹車型化學物質和油門型化學物質如果和諧運作、相互補充,就可以構建平衡的情緒,有利身體健康。
讓“快樂荷爾蒙”釋放的方法
第一條,分析壓力,尋求解決辦法。壓力是一種認知,一個人感到的壓力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如果是真的,想辦法變壓力為動力,如果是假的,就要克服自己的主觀思維模式。
第二條,善於處理負麵想法,凡事要“利導思維”,以積極的心態與具有建設性的行為去對待壓力,控製局麵,而不讓局麵控製自己。
第三條,注意睡眠、運動和飲食營養等基本要素,維持健康和穩定的神經係統。睡眠是讓神經係統放鬆和休息必不可少的基礎,而慢跑、舞蹈、走路、騎車、遊泳、瑜伽、伸展性運動等有氧運動可以增加體內的“快樂荷爾蒙”。
在飲食方麵,女性最好七分蔬菜水果、三分肉食。人體正常的環境是弱堿性,吃肉多,體內就呈現酸性狀態,而壓力大和情緒壞也產生酸性物質,就會影響神經傳導的正常工作。蔬菜水果是堿性類物質,多吃利於酸堿平衡,就利於身體健康。
5.警惕老年人“回歸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現一些老年人,特別是離退休者,他們愛追憶往事,炫耀既往業績,不易接受新鮮事物,或對一生的坎坷經曆、心理創傷耿耿於懷,經常滔滔不絕地訴說,沉湎於往事之中。這種現象,心理學家稱之為“回歸心理”。
“回歸心理”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嚴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它的發生、發展與機體組織一係列進行性退化息息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逐漸衰老,思維能力降低,遠期記憶能力反而增強,因而對儲存在大腦中的往事印象很深,常表現為回憶過去,誇耀自己,或“觸景生情”,念叨不絕,以此獲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一旦這方麵受到抑製,則情緒變得煩躁、易怒、焦慮、抑鬱。
“回歸心理”所帶來的消極情緒,會加速人體的衰老過程。臨床醫學統計資料表明,有嚴重“回歸心理”的老年人,其死亡率和癌症、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分別比正常老年人高3~4倍,同時也易導致老年癡呆症、抑鬱症和消化性潰瘍等病的發生。
老年人怎樣克服“回歸心理”呢?首先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正確評價一生中的“是”與“非”,不要為“是”沾沾自喜,也不要為“非”而耿耿於懷。要保持健康心態,對生活充滿信心,心胸開闊,積極樂觀地對待新事物;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調節和豐富精神生活;要加強體育鍛煉,保持良好的體質;要加強人際交往,互相交流信息。如果老年人之間缺乏信息傳遞,就會感到空虛、抑鬱,還會促進腦細胞衰老。因此,要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青年人談心等;要注意飲食營養,保證機體需求。
社會、家庭、子女都應主動地關心老人,給他們更多的溫暖,幫助他們調節、消除“回歸心理”及由此產生的不良情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