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是南唐國君李璟的第六個兒子,他在位時間十五年,但是這十五年間,他隻是一味地苟安而不圖進取,到最後,做了亡國之君。當了亡國之君後,沒有過多久,就被毒死,隻活了四十二歲。
作為一代詞宗,李煜是當之無愧的。他所創作的詞,直到今天還備受人們的推崇。大家評價他的詞是直抒胸臆,感情真切,純任自然。如果不是一個國君,他應該是一個十分瀟灑、俊逸的文學家。然而遺憾的是,他被推上了皇帝的寶座。為什麼是他當了皇帝,而不是別人?主要是他的父親對他格外喜歡。李煜長得與眾不同,他有一隻眼睛是重瞳,據說有個很靈的相麵人給他看了相貌,說他很有富貴相,因此,他的父親對他期望很高。不僅如此,李煜自身多才多藝,不但文章寫得十分出眾,而且在書法和繪畫方麵也頗受讚譽,加上他為人很是厚道,因此備受他父親的喜愛。
其實公允地說,在李煜繼位的前幾年,這個國家的國勢就已經開始衰落,他的父親在後周強大的攻勢麵前,不得不一再退讓,最後將江北領土割讓給了後周,而南唐和後周就隔著長江對峙。南唐也就依靠著長江天險保障自身的安全。但是南唐在五代十國中是最為富庶的一個國家,還是有實力和後周抗衡的,或許還有後發優勢。然而,在這種後周不斷發展強大,南唐一直走下坡路的關鍵時刻,父親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兒子做了皇帝,從此,把南唐的命運交到了一個根本就不適合也不想當皇帝的年輕人手上。父親或許還以為是為自己的兒子著想,實際上卻是害了他。
毋庸諱言,本質上李煜是個文人,一個很有才華的詞人,他很有情調,而且對排場也十分考究,在書法、繪畫和文章上都有很深的造詣。但就是這樣一個十分優秀的文人,在天下人人垂涎的皇帝寶座上一籌莫展,在那樣的亂世中,他沒有周世宗豪氣衝天和統一天下的壯誌。在他的國家日漸衰落時,他居然對軍事提不起任何興趣。比如他的大將林仁肇就曾經主動請纓,願意領兵幾萬人北上,去收複南唐的失地。為了避免宋朝廷對李煜橫加指責,林仁肇甚至為李煜擬好了開脫的理由:隻要林仁肇一起兵,李煜就向外發布消息說林仁肇叛變。這樣如果能夠成功,得利的是國家,如果失敗了,到時候也隻需要殺了他的全家,而李煜顯然沒有必要為此承擔任何責任。即使是大臣這樣周全的安排,這位文人皇帝也沒有同意。在他看來,要想國家保全,就隻有念佛,但這個是沒有用的,他估計也意識到了,於是整天醉生夢死,做些文人的填詞遊戲,束手待斃,等候國家滅亡的那一天。後來,在強大的宋朝麵前,李煜借酒澆愁,聽任國家的衰亡。不久,國家就滅亡了,李煜也做了亡國之君。七夕的晚上,李煜心情鬱悶到了極點,於是他讓歌妓奏樂,聲音很大。有人告訴了宋太宗,太宗十分生氣,又聽說李煜在《虞美人》中對故國很是懷念,更加惱怒,當天晚上,他就派人給李煜送去了毒藥。李煜死的時候才四十二歲,這個年齡應該是一個詞人大放光彩的年齡。
如果李煜不是國君,隻是出生在富貴人家,或許李煜能夠在人世間逍遙自由,將他的詞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可惜的是他偏偏是個帝王。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也應該去做自己最擅長做的事情,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人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人。雖然現在社會每一個人都承擔很大的壓力,家人也對自己有很大的期望,但是這和做自己最想做的人並沒有任何矛盾。
曾經有一個畢業於名校的碩士生,學識淵博,也很有思想和頭腦,他最擅長於教書,對此自己明白,別人也提醒過他。然而他想鍛煉一下自己,於是選擇到某家報社去做業務,從廣告業務員做起。很明顯他並不適合做廣告業務,但為了鍛煉自己,他願意這樣去做。開始做業務時還有一些新鮮,也學到了很多東西,雖然業績並不算太好,但卻比起其他新人要強。但最後業務越做越艱難,他也不得不離開業務崗位,因為他覺得這裏並不適合他,而且他覺得自己鍛煉得已經夠了,不需要再做過多的改變,否則就不是自己了。
這個碩士生所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人遇到的問題:如果自己在做著一份並不適合的工作,出路隻有兩條:一條是改變自己,不斷適應社會,將這種事情變成自己擅長做的;一條是離開這樣的工作崗位,去尋找自己比較適合的崗位。後一條更長遠,更有遠見,但要經曆一個陣痛期。不要把自己想象成為天才,每個人都有擅長和不擅長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