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老狐狸認為,人應該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有位皇帝,本來也不適合做皇帝,但是他卻偏偏在陰錯陽差中做了皇帝,最後才發現自己最喜歡做的居然是和尚,於是又去出家,但是這個時候已經不可能了。正是這種在政治上沒有太大的作為,做和尚又做不得的矛盾之中,他被別人結束了生命。這個人就是南北朝時期梁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
蕭衍生於公元464年,南朝齊的大將,後來手握兵權,逼迫齊國皇帝“禪讓”了帝位,建立了梁。
蕭衍的父親名叫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曾經做過衛尉等高官。蕭順之十分注重對蕭衍的培養,蕭衍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厚望,他不但為人十分聰明,而且特別喜歡讀書,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博學多才,在文學方麵更是造詣非凡。因為家族背景,蕭衍很快就當了官,而且一當官就直接在衛將軍王儉手下。王儉比較注重人才,他看到年輕的蕭衍很有才華,而且言談舉止和別人很不一樣,尤其出眾,很快就提拔蕭衍做了戶曹屬官。這時的蕭衍不但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且辦事果斷機敏,同時還注意和周圍的人搞好關係,不久王儉就提拔他當了參軍。就在他仕途一帆風順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遵從當時的孝道,他回家去守喪三年。三年後,蕭衍複官。
齊武帝去世後,新皇帝即位。但是這個新皇帝可能是因為富貴太久了,毫無鬥誌,隻知道天天吃喝玩樂,從來就沒有把心思放在政務上,大臣一片忠心,對他進行規勸,但他從來就不聽從。此時,掌握朝中大權的蕭鸞特別生氣,於是他果斷地聯合眾人將新皇帝廢掉,另立皇帝,這樣朝中大權便掌握在他的手中。三個月後,大概是他覺得有什麼不如意,索性自己就做起了皇帝來,他便是齊明帝。齊明帝蕭鸞對蕭衍也十分重用,總是不忘提拔他。然而齊明帝蕭鸞隻在位五年就病死了,他把帝位傳給他的兒子寶卷。殊不知,這個寶卷治國無術,且為人還特別殘忍,他一當上皇帝就殺掉了很多大臣,即使是對一些功臣他也絲毫不知道愛護,總是編織一個理由來妄加殺戮。在這個時候,蕭衍開始和這個昏庸的皇帝對立起來,他聯絡了很多掌握實權的官員,共同廢掉了寶卷,最終擁戴和帝。而他從此以後也掌握了朝中大權,升任大司馬。
過了不久,蕭衍就動用自己的權勢,逼迫和帝禪位給他。做了皇帝之後的蕭衍,初期時,政績是非常顯著的。蕭衍十分注重從曆史中吸取教訓,他吸取了齊滅亡的教訓,對政務很是勤勉,是個勤政的皇帝,很少有疏忽怠慢的時候。不僅如此,他還廣開言路,對人才很是尊重,也力爭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他要求官員必須注重官吏的選拔,同時還要求地方的長官清廉。當然,蕭衍本人是可以作表率的,他的節儉在曆代皇帝中也是出了名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節儉勤政的皇帝,他雖然逼迫和帝禪讓帝位,但是在他的心裏,他還是特別希望能夠做個和尚。公元527年,這個向往做和尚的皇帝來到了同泰寺,在這個寺廟裏,他把國事全部拋開,做了三天的住持和尚。為了更好地實現他心中的宏願,他甚至將當年的年號改為大通,並逐漸開始不近女色,也不吃葷。蕭衍不但自己是這樣做的,而且還特別要求全國都來效仿。自從他皈依佛祖以後,就選擇吃素,連祭祀宗廟,也從來不用豬牛羊,而直接用蔬菜代替,在他看來,神靈是吃素的。這個身逢亂世的皇帝沒有想到繼續勵精圖治,為百姓造福,而是試圖出家當和尚。蕭衍幾次入寺做和尚,後來都是大臣們捐獻財物將他贖了出來。蕭衍對佛教理論研究得十分透徹,這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他沒有精力再理朝政,朝政昏暗就可想而知。到了老年,蕭衍特別剛愎自用,建了很多佛寺,也從來不聽從大臣的勸諫,最後他被叛臣圍困,在饑餓中悲慘地死去。
人一定要學會做自己,做最想做的那個自己,而且一旦目標確定,就要有一種認真精神,把這個自己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