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不一定能偉大,但一定能崇高(2)(1 / 3)

其實愛裝腔作勢的家夥,大都是腹中空空的。在社會中很可能出現一些裝腔作勢的人,他們把自己描述得很厲害,這個人他熟,那個人和他稱兄道弟。這種人往往是內心極度自卑,所以才特別愛慕虛榮。千萬不要聽信這樣人的話,他們往往說的都是假話,不要幻想著找這樣的人幫忙,他們什麼忙也幫不了你。更不要與這樣的人為伍,他們的形象已經很糟糕,如果你和他們走得太近,試想一下別人會怎麼看你。當然也不要得罪這種人,倒不是怕這種人報複,怕的是這種人會以後拿你當作話題來誇誇其談,這樣你的名聲也就毀了。這種人可以說是破壞力比較小的人,和這種人保持正常的交往就行了,不能交往過密。也不要試圖去提醒這種人注意自己的行為,因為經過無數次的誇誇其談,他們可能已經相信了自己真的擁有和某重要人物十分特殊關係的神話,你去勸說他們注意,他們不會領情的。相反,會認為你這個人太過分,喜歡多管閑事,甚至認為你完全是出於嫉妒。

人也不要過分非議任何人。要學會隱去別人的缺點不談,隻談他們身上的善處。必須戒除指責他人的習慣,你就會感到自己變得十分受歡迎。要找一個人的缺點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指責一個人也是很容易辦到的。但是正是這種簡單和容易會樹立很多敵人。

如果受到別人無理的非議,請不要過多地和別人爭辯,因為通過爭辯永遠不可能讓一個人心服口服。別人無理地非議你是別人沒有涵養,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但如果你過多地反駁,和他對罵起來,甚至將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也一一抖了出來,在旁人看來,你和那個非議你的人沒有什麼區別。

即使你對那個非議你的人十分怨恨,你應該通過比較隱秘的方式來報複他,而不要公開和他成為敵人。隻要公開樹敵,以後隻要他受到他認為的不公正待遇,他第一個會懷疑你在從中搗鬼。

如果有人非議你,你覺得實在難咽這口氣,你隻要反過來想想,這個人在你心目中是不是太重要了。如果他非議你的話,你完全可以漠視這個人的存在,你可以從心裏看不起他,這才是最堅決徹底的報複。

如果有人告訴你在背後有人非議你,你首先要想到,在背後說壞話的人比比皆是。但人們說的都是真的嗎?你想想你自己在和別人談話的時候,為了更具有感染力或者煽動效果,往往會把事情誇張很多,這是人們說話的一種習慣。別人也許隻是在閑談,偶爾談及了你,而說的人自然是以自己為中心,很有可能出言不遜,說了傷害你的話。而聽的人得到這樣的話後,會更加添油加醋地告訴你,他們會讓事情更加誇張。所以遇到這種事情,就當什麼都不知道,也不要太放在心上。嘴巴是長在別人身上的,別人愛怎麼說就怎麼說,自己也管不了。

自己也不要過分非議別人,非議別人並不是件好事。今天也許你的一幫朋友會和你一起共同數落那個人,明天或許你就成了他們非議的對象。為了避免這種擔心和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非議任何人,多用點時間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仇恨太多也是人們必須遠離的危險。

從前有一個畫家在集市上賣畫,有一個孩子帶著一群仆從走過集市,在畫家的一幅作品前停了下來。他要買這幅作品,但是畫家堅決不賣。孩子很是無奈地走了。為什麼畫家不賣這幅畫呢?原來這個孩子的父親是當朝的大臣,而這個大臣曾經把畫家的父親欺侮得悲憤死去。

然而孩子特別喜歡那幅畫,沒有得到那幅畫,他的心中始終悶悶不樂,最後他的父親來找畫家,希望畫家能夠將畫賣給他。但是畫家始終不肯,他寧願讓那幅畫整天掛在自家的牆壁上,也不願賣給這個大臣的孩子,這就是他對大臣的報複。

自從發生這件事情後,畫家畫的畫跟往常大不一樣起來。這件事讓他特別苦惱,但是始終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答。終於有一天,他發現他的畫中人的眼睛就是大臣的眼睛,嘴唇就是大臣的嘴唇。他突然醒悟自己的報複也報到自己的頭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