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2 / 3)

這一天,學生們被林冰洋要求即興創作與夏天主題有關的繪畫。

斯蒂文啼笑皆非,“到底誰是老師?”

不過站在下午茶桌子前的他,似乎比誰都更加積極地吃喝。

漸漸的,學生們都和林冰洋混熟了,隻有傑森仍然獨來獨往,漠然以對。

盛夏時分,舊金山每每到了下午便霧氣繚繞。林冰洋閑來無事便到處遊逛。他慢慢踱步走上山崗,一座純白色羅馬神廟式建築豁然出現在眼前。不知不覺,他已經來到林肯公園中的榮譽軍團藝術博物館門前。

在博物館大廳裏,他意外地看見傑森。這個獨來獨往的陰鬱少年盤腿坐在地上,仰望著羅丹創作的青銅雕像,正在素描本上奮筆疾揮。

傑森沉浸在臨摹之中,一隻手突然出現在鼻子底下,手裏是一隻熏牛肉三明治。

他抬起頭,“我不需要。”

林冰洋聳聳肩,“隨便你。不過像你這麼刻苦的人,大概要待到閉館才出去。那時候可就餓死了。”

他把三明治放在傑森的書包上,“我先走了。”

傑森看也不看一眼,繼續臨摹。

林冰洋也繼續他的閑逛,一個小時後他再次經過大廳,往裏麵瞥了一眼。傑森還在原地沒動,書包上的熏牛肉三明治卻不見了。

大概是在斯蒂文的畫室待得太舒服的緣故,平良幾次打來電話要求林冰洋回家,都被他斬釘截鐵地拒絕。

平良隻好親自跑到舊金山來,“社長,沒有人一直休假不工作的。您該回去了。”

和繪畫教室裏的學生們忍痛告別後,林冰洋正想離開,卻發現空空蕩蕩的畫室裏,還有一個人。

“傑森,你還沒有走?”林冰洋上前打招呼,卻被傑森僵硬奇怪的姿勢給嚇一跳。

傑森背對著落地窗,黃昏的餘暉中,臉上的表情模糊不清。他佇立在掛滿學生作品的大幅牆壁前,眼珠子憤怒地凸出來,手指用力地互相摳著,幾乎要把自己皮膚摳破。

林冰洋順著他的目光望過去,幾十幅畫作中,並沒有特別引人注目之處。畫室裏每一個學生大都才華橫溢,想象力無窮,因此他們的畫作內容大都離奇純美,反而顯不出高下。

引起傑森注意、讓他反應如此強烈的畫作,究竟是哪一幅呢?

林冰洋輕聲問道,“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情?”

“人是不能被信任的動物。”傑森無動於衷地答道,卻掩飾不了眼神中的一絲恨意。

傑森就這樣離開畫室。接連一個星期,繪畫教室裏最有前途的新星傑森,再也沒有出現在人們麵前。他失蹤了。

因為傑森年滿18歲,對自己的行動具有自主權,警察部門沒有把他的失蹤當作案件處理。

斯蒂文叫來林冰洋,向他求助,“我了解傑森,他不可能無緣無故失蹤。你幫我查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林冰洋在掛滿畫作的牆壁前反複回味。傑森最後說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他覺得眼前的這幅牆若能開口,一定會把真相告訴自己。他盯著牆壁沉思良久。一個懷疑的種子在他心裏發芽。

不知什麼時候,身邊多了一個人。林冰洋沒覺得驚訝,“大衛,我知道你跟傑森是朋友。對於他的失蹤,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大衛略微吃了一驚,隨即點點頭。

“你知道米開朗基羅的故事嗎?”大衛一字一句說道,“我建議你讀一讀他的生平,也許會對你有所啟發。尤其是他在創作《最後的審判》時發生的故事。”

林冰洋在圖書館中查閱資料,發現一些有趣的描述。他默默地一行一行讀下去。

“米開朗琪羅59歲那一年,教皇保羅三世要求他在西斯廷教堂神壇後的牆壁上作畫。他辛勤地工作了7年,終於在66歲時,完成了又一部駭世之作《最後的審判》。這幅祭壇畫高14.6米,寬13.4米,描繪了耶穌基督審判眾生靈魂的情景。藝術家晚年對來世日益增長的關注體現於作品之中。任何人,包括米開朗琪羅自己,都沒有在他對未來世界極端悲觀的描繪中得到寬恕:他把自己繪成聖人巴塞洛繆手中拿著的一張被剝下的人皮。《最後的審判》的藝術效果是如此驚心動魄,以至於當教皇保羅三世第一次看到它時,竟驚愕地跪了下來,祈求上帝在自己的最後審判日大發慈悲。但並非所有的人都像教皇這麼深受觸動。也有人持反對態度。許多人反對米開朗琪羅將基督描繪成臉部刮得幹幹淨淨、肌肉結實的阿波羅這樣一個異教徒的形象。更多的人對作品中出現的幾十個裸體形象持有異議,其中主要的詆毀者是教皇儀式掌管人、紅衣主教比艾吉歐.塞色尼。他對教皇說,這種作品太淫穢。作為報複,米開朗琪羅把一個非常像比艾吉歐的人物描繪成地獄之王彌諾斯,長著驢耳朵,腰間纏繞著一條蛇。紅衣主教向教皇告狀,可是對米開朗基羅深深欣賞的教皇保羅三世隻是淡淡一笑,‘他是藝術家,就是這性子,我也拿他沒有辦法。’“

林冰洋反複讀著這段傳記文字,不得要領,“這跟傑森的失蹤又有什麼關係呢?大衛究竟想要給我傳遞一個什麼信息?”

他細細追憶傑森失蹤前的一舉一動,忽然眼睛一亮,“我怎麼早沒想到?”

走出社會福利局的大門,林冰洋看到遠處不安溜達的大衛。

“為什麼不早告訴我關於傑森的往事?”他責問大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