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性情中人(4)(2 / 2)

他的一生,征戰南北。李淵起兵太原時,他是先鋒;征討薛氏父子,雖然嚐了敗績,但最終用拖字訣打敗了他們;王世充、竇建德,哪個不是他的手下敗將?盡管他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兄弟,但即使他不先下手為強,他就不會被他們幹掉嗎?當時的環境決定了他不能心慈手軟。那是人性在權力麵前暴露出來的弱點,這是整個人類的悲哀,不光李世民自己一個人這樣。對少數民族多次用兵,那也是一個國家打擊對手、走向強盛的手段,我們不能苛責當時的帝王遵守現在的國際法或者道德準則。即使現在有國際法和道德準則,不一樣還是有些國家不遵守嗎?而且,當時李世民不動手,突厥、吐穀渾不是一樣地來騷擾中原嗎?

更為值得稱道的是李世民的用人之道。貞觀一朝,人才濟濟,光是這些人的光環就可以把人眼耀花了。哪一個不是光芒四射?哪一個的名諱不是如雷貫耳?而且,李世民對於官員的任用絕對值得讚賞。且看他手下那些人:一心想告發李淵謀反的兵法大家李靖、李建成的心腹魏征、東突厥貴族阿史那社爾、鐵麵無私的戴胄……都在李世民的麾下找到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功勳,青史上留下了美名。

也正是因為李世民高明的用人之術,那個時代是人才輩出,特別是在李世民登基之後。傑出的文臣武將是一茬一茬的,在中國、在曆史上,湧現出這麼多的傑出人才的不能說沒有,但是真的很少。大家耳熟能詳的淩煙閣二十四臣,比東漢時期光武帝時候的雲台二十八將名聲肯定是響亮許多的。

當然,所謂人無完人,李世民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他也有很多劣跡。曾經有人拿李世民和楊廣相比,因為二人實在是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首先都不是嫡長子,都是奪來的政權;其次,二人都對少數民族用過兵,而且,都有東征高麗不成功的記錄;再次就是二人都曾大興土木,建立了一些樓堂館所,耗費了很多的人力物力;最後,就是二人都曾霸占過別人的女人。

前兩個所謂的“劣跡”我們已經在前麵解釋過了,那是出於形勢所逼的不得已而為之。至於後麵兩條,確實要批評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和楊廣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畢竟李世民絕對是一代明君,而楊廣卻是不折不扣的昏君。

李世民大興土木是在貞觀後期,而不是像楊廣那樣,貫穿自己統治的始終。至於霸占別人的老婆,李世民是在李元吉死後霸占的,雖然之前兩人就對上眼了,但是沒有什麼實際行動,僅限於幻想。而楊廣,卻是在楊堅還活著的時候,就霸占了老爸的妃子。

如果楊廣能如李世民這般張弛有度,他也是有機會成為一代明君的,隻可惜,他沒有這樣的眼光和智商。史料上還記載貞觀十七年的時候,李世民堅決要求房玄齡、許敬宗等呈上還沒有編寫好的《實錄》,然後在自己的指示下更改了《實錄》的某些記載。

當然要對於李世民明知史官不應該讓君主看見《實錄》還堅持要看的行為表示鄙視,但是這事有些蹊蹺。因為後麵又記載說,李世民要求堅決按照事實記錄玄武門事變。這就說不過去了。首先,李世民既然是改史了,為什麼不美化一下玄武門,還要求按事實記載?其次就是,如果真的改史,幹脆把這段抹了不是更能顯示自己的形象高大嗎?再次,李世民把長孫無忌看做自己的兒子般喜歡,既然改史,幹嘛不把長孫無忌的功勞往完美那兒擴大,而是繼續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所以,對於史料上說的李世民改史這一“劣跡”,我覺得需要為李世民正一下名,但願不會挨資深史學家的板磚。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這絕對是人人都認可的稱呼,而李世民也用自己的行動成功詮釋了這一點。即使他死去這麼多年,仍然會有人記得他的一切,他所有的豐功偉績。

唐太宗千古!

李世民死後,和長孫皇後合葬在昭陵,這對生前相敬如賓的夫妻,死後可以繼續書寫他們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