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知悉被分配到趙王兩家的劍道斬首團,共有一千劍客,其中為首的是趙家上代比趙危稍弱一些的趙源,王家為首的則是王知悉的姐姐王波婷。
晴國武道劍榜,萬年老二老三。
趙家的劍道是寒峰,謂劍之出鞘,需快到極致,出鞘即殺。
王家的劍道謂炎陵,是劍招之狠,必須處處殺機,不留活路。
兩家是晴國沿海城唯二的劍道世家,這兩家的老祖宗,曾為建沿海城而重傷,終生無望劍道極致,孟平南念趙王兩家功績,親自宣布劍道亦武的命令。
這命令保趙王兩家可在晴國,見劍如見武。
這次的斬首團,是明珠點兵最先出列的一批人,王知悉作為晴國新劍榜第三人,晴國天驕榜第十人,二十二歲,曾參加過北荒軍,殺敵無數。他的名字,隻在趙源和王波婷之後。
大家心裏清楚,晴國新劍榜的一二位,趙危和王陶,兩人是榮譽排名,事實上,與王知悉同輩劍客,無人出其左右。
王家王陶,王知悉的二叔。
他的佩劍為狂醉,當年與趙危兩人合稱東大陸劍道之璞玉。
兩人參加溺國的劍道大比,最後隻剩兩人在台上爭第一,最後兩人齊入劍脈,結果不了了之。
後麵趙危回了晴國,而王陶則去了五劍國。
趙危心裏對劍道之領悟在心,而王陶則在人。
一人靠自身就能修劍至大成,一人則要見更高的劍者,才能漲道。
以至於現在,王家總算出了一位王知悉,王家這才能抬頭看一眼劍道榜。
以前趙危帶著趙字霸榜長達二十年,如今新劍榜第三人,赫然一個王字。
王陶生死不知,王家早已聯係不上。
王波婷一介女流,王家劍最狠辣的劍招始終少幾分劍之極意。
而此刻,明珠城老百姓和各大世家之中。
萬人齊看一人,二十二歲,劍道三樓。
王知悉,昂首挺胸,氣宇軒昂。
這白衣劍客,不知會迷得多少女子不嫁。
趙危和孟子坤站在雲端,看著這方人群,那支五萬人的部隊,將徹底一改晴國無海之恥。
“明天開戰之後,李一凡和幾位老武夫開路,我倆就在最後麵,從明日之後,我晴國的海域將不會再有獸道一族。”
孟子坤淡然道。
“這次戰爭,估計會讓這五萬人三分之二都死在那片海上啊。”
趙危心事重重道。
孟子坤聽完這句話,臉上淡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
如果有當年合道巔峰的孟定北一半之力,都能讓這些後輩少流血。
可沿海城建造的同時,內亂幾十年,東南西三域高樓武夫,向神龍山脈一場問拳,把晴國的底蘊磨滅大半。
成也孟定北,弱也孟定北。
合道巔峰的逝去,帶來的不止是榮譽和悲痛,同樣也有無數死亡和算計。
孟子坤年幼時若沒有被送來金沙岸,那麼他也一定與孟家許多天驕一樣,被高樓武夫無情鎮殺。
如今孟平南帶著孟家林家兩家合建神龍城,總算休養生息四十載。
才能像如今一般,拳頭硬起來了。
隻可惜,孟平南算無遺策,終究是小瞧了人心之脆弱。
一大批世家,不再為國出力,轉而龜縮一地,或者說,虎視眈眈。
假如哪一天,孟平南身死道消。
那麼這尊東大陸的王者之師,又要開啟如同兩百年前的四分五裂。
這就是武道,高樓武夫不想講規矩,凡人想安生,天驕想鵬程萬裏。
孟子坤如今總算成為高樓武夫最年輕的一名,但內心之惆悵何其多。
他雖被孟平南處心積慮,推成晴國武道招牌。
但他知道,此時之力,要想掰手腕掰過晴國一群拳法各異的大世家高樓武夫,難!
終於到了楊浩成所在團的點兵,楊浩成站於副團長之右,盧宇狠在副團左。
兩人的天資也是在這一代佼佼者,副團長自然看重這兩人的能力。
孟子坤看見盧宇狠那一刻,這位盧家武夫的武道氣勢,如同一座極高之峰,豎在麵前,恍若一位未來的高樓武夫。
而右側的楊浩成,武運之興,對比他孟子坤,還要更勝一籌,還有那握拳時的微弱拳意,仿佛早已練到極致。
據孟子坤所知,楊浩成接觸武道,不過短短七年,如今竟是三樓武夫。
倘若這人還有書道底蘊,那下一位孟平南的候選人,必然是這楊家小子。
他突然想起丁澤遊的一句話:我們的結局終將走向同一種方式。
難道那句話,不是丁澤遊說的,而是那位老北荒神說的?
越是深思,越讓人不寒而栗。
孟子坤此刻感受到來自未來的恐懼感,他也逐漸理解當年來神龍山脈的一眾高樓武夫,為何要對晚輩趕盡殺絕。
現在他們這些新人即將去往東大陸最後一片最血腥的戰場,底下人的心不靜,而頭頂人的心更亂。
楊浩成當然還不知道江湖夜雨上的各類武榜,而盧宇狠則平時經常翻書,雖然都是一些雜書,不過見識也長了很多。
他這次決定與楊浩成小隊兩路並肩行動,他們團需要在劍道先頭部隊破開防線之後立馬插入海獸國內部,破開海獸國最大島城的城門,這次行動一共安排五個團進行,相當於敢死隊一樣的任務。
因為這座最大島城必定被嚴防死守,其中不乏高樓獸道,若是上層對戰不利,他們這些二三樓小輩絕對會被波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