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電子服務組織ES
ES(E-services)電子服務組織是人力資源服務組織,這些組織以網頁為基礎,通過計算機技術為企業提供網上人力資源服務。在這一點上,和ASP相通,無論是ASP還是ES都經常利用電子係統為組織服務。
人才租賃業務公司的功能
目前在美國這些組織服務的範圍變得越來越模糊,有的BPO也像PEO一樣,為員工提供具有法律責任的服務,而有些BPO公司則不提供法律服務。許多ASP公司和電子服務公司也在考慮為用人單位提供更進一步的人力資源管理服務。這些組織公司的優勢是他們能夠向客戶提供先進的網絡技術,允許企業自身利用這些網絡自我服務。
這四個組織的大行其道是不無原因的,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潮流總體上看是降低人力資源的投資成本。2004年,美國公司降低成本戰略在繼續,除了勞動力數量的繼續減少以外,在勞動力成本上也大打折扣。18%的公司宣稱要減少員工的成本降低激勵計劃(因成本降低而員工可以分享的份額),6%的公司將降低利潤分享計劃,12%的公司將降低工資預算,5%的公司要取消或減少年終分紅。由Saratoga調查公司主持的最新的調查發現,2003年美國公司投在員工上的花費隻增加了微不足道的0.4%,而在生產運行中對與人相關的投資也隻是增加了0.6%。
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是尋找人才租賃公司,把人力資源管理社會化。在財富雜誌1000家企業中85%的企業認為他們企業中一個或多個工作是靠租賃人才獲得的,付給租賃人才的收入大約占其總工資額的18%。人才租賃公司提供更多的服務,而用人單位則追求更高的效益。總體上看2003年美國公司招聘員工率在降低,而租賃人才率則在上升。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特別是中小企業實行員工租賃業務。許多美國雇主們首先炒掉員工,然後轉一個圈,通過租賃公司讓這些員工回到原來的公司上班。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租賃員工的數量,從1984年的10000名,已經增長到了1993年的160萬租賃員工。美國從事租賃業的公司從1984年的98家,已經增長到了1993年的2200家公司。
美國人才租賃業發展的另一個趨勢是租賃國外人才。由於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較美國勞動力便宜,因此很多工作由國外人才來完成的,這引起了當地一部分人的不滿,他們反對租賃國外人才,認為不租賃外國人才可以緩解本國勞動力市場緊張的狀況。然而事實證明,租賃外國人才的多少和美國勞動力市場上的供求關係並無多大相關。例如,美國勞動部的多次調查都發現,雖然廣泛傳聞,美國每年約有244000個白領工作轉移到海外,特別是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但是美國勞動部2004年對美國勞動力市場工作轉移和下崗員工數量的調查顯示,大約隻有4600個工作轉移到海外,絕大部分的工作是在美國境內轉移,失去的工作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區製造業。隨著降低成本戰略在美國各家各戶公司繼續實行,許多公司都在宣稱他們正在計劃通過租賃人才來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其中包括租賃國外人才完成,一家公司就宣稱他們要租賃5000個海外人才來做軟件工作等等。許多專家預測,未來人才租賃業,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將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