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平息“心靈餘震”災後的心靈餘震(3 / 3)

以上從人的生理性、社會性層麵闡述了需要模型,分析了災害對各層需要的破壞機理,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應急事件所導致的心理問題也可以用其他模型,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學模型、巴甫洛夫(1849~1936年)首次發現的經典條件反射模型、斯金納(美國行為主義學家)的操作條件反射模型、認知交互作用模型、整體健康模型以及應激的係統模型等。在經曆了一場驚心動魄、生死離別的地震後,身體的傷害可能不是最疼的,心理的傷害才是最深的。自己的感覺隻有自己是最清楚的,這時如果能進行心理自救,效果無疑是最好的,進行心理自救首先和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自查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有這樣一個例子,李同學在地震發生的時候正好在電梯裏,脫險以後對電梯產生了恐懼感。由於晚上回宿舍都不敢一個人坐電梯,她便要求同學和她一起回。她說,一個人走進電梯,就覺得好像又要地震,頭就開始暈了。李同學的情況,顯然就是因為地震的發生使其嚴重喪失安全感,這個時候,李同學就要明確重建自己的安全感是心理自救的關鍵步驟。

自查震後心理問題

除了缺乏安全感外,地震還可能讓人產生持久的恐懼和緊張。王同學由於擔心地震還會發生,到了晚上不敢去睡覺。所以,這種情況下,王同學應該著重認識到自己的心理恐懼問題,並通過有效的放鬆和知識上的學習,來讓自己減輕恐懼,逐漸恢複到正常的心態。另外,地震發生時,親自經曆者由於目擊死亡、或受到死亡威脅的嚴重傷害,可能會產生極度害怕、無助、悲傷等情緒,這種狀態如果持續就會被稱為“重大創傷後壓力綜合症”。一些人總是感覺樓在擺、床在晃,這是在高度應急狀態下的反應,認識到這個心理問題時,就要通過有意識的自我調節來平複情緒。在地震之後,許多人都呈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時如果發現自己出現四大警訊,應該立即求醫。

1.自行決定是否求醫:因為餘震不斷發生而恐懼地震,但尚可正常起居飲食、工作。立即求醫:恐懼到整天精神恍惚,失去判斷力,有危險也不會逃避,連過馬路也不看車。2.自行決定是否求醫:偶爾出現神經緊張、失眠,身體處於警戒狀態。立即求醫:緊張到天天無法睡眠,又吃不下飯,體力一直衰退。3.自行決定是否求醫:地震後不久偶爾想到那些可怕的畫麵會很難過,但不看見的時候,心情便好一點,胃口較差但還能吃得下東西,偶有一兩晚睡不著覺。立即求醫:天天做噩夢並常常痛苦地回憶起那些恐怖的場麵,導致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嚴重影響日常生活。4.自行決定是否求醫:想到地震中死去的人十分難過,但不妨礙生活和工作。立即求醫:因家人在地震中罹難而出現強烈的自我責備罪惡感,甚至有自殺的念頭。發生強烈地震之後,許多災民都產生了巨大的恐懼感,許多人甚至因感受到了地震波而產生恐懼感,有的不敢回家睡覺,有的因此食欲下降,給工作和生活帶來較大影響。這時我們需要用一些方法來排解內心的恐懼。

如何克服恐懼心理

第一,我們要對地震等自然災害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不能將一種自然現象過分恐怖化。在麵對這樣的自然災害時,我們要冷靜和理智。第二,與親朋好友多溝通,大膽說出你的恐懼,讓情緒得到合理的宣泄。要坦然麵對和承認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強迫自己抵製或否認在麵對災害和突發事件時產生的害怕、擔憂、驚慌和無助等心理體驗,盡量保持平和的心態。切不可以煙酒來排遣壓力,更不可有發怒等不良情緒出現。第三,多同其他居民、救援隊進行語言和情感的交流,交流時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公開討論內心感受,多溝通,多聊天,互相支持和安慰,以幫助自己在心理上(認知上和感情上)消除創傷體驗,把個體的緊張情緒消融於集體的團結互助的氛圍中。第四,如果已經產生了恐懼的心理,可以試著坐在一張舒適的沙發或椅子上,播放舒緩的輕音樂,此時冥想碧藍的大海、遼闊的星空,或者是靜謐的森林,讓整個身心放鬆。第五,在掌握了讓身心放鬆的方法後,還可以嚐試係統脫敏治療,即把恐懼的東西或者和恐懼有關的事情列出來,然後主動去接觸它們。先從恐懼程度小的開始,然後再慢慢把程度加大,從而使自己的心情慢慢放鬆,克服恐懼情緒,直到不恐懼為止。如果恐懼心理較為嚴重,則需前往醫院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心理救助之冥想靜心法

冥想靜心方法是一種輔助心理救助方法,也是迅速降低被救助者應急焦慮水平的一種實用技術。該方法是用於因心理受到強烈打擊而出現一些軀體障礙人員的施救方法,使被救助者的心理壓力迅速降低,減輕被救助者的軀體障礙症狀。心理救助人員在對受災人員和救援隊員實施心理幹預時經常用到冥想靜心方法。該方法與其他心理幹預方法配合使用,如係統脫敏療法、思維阻斷療法、眼動脫敏療法等。冥想靜心方法是利用被救助者思維清晰、控製自己回想過去或曾經經曆過的美好情景。這種美好情景,不應該對情緒產生負麵刺激的影響,應對被救助者產生安靜、享受、陶醉等的感受。促使緊張的身體放鬆下來或減輕軀體障礙的各種行為反應症狀,使被救助者積極有效地投入救災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在度過地震發生後最初的驚慌,多數人能夠平靜下來。但也有一些人由於心理過度緊張而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這時用說出緊張情緒、保證睡眠等方法,可以有效緩解地震後的緊張心理。

如何緩解震後緊張心情

緩解緊張心理的方法:一是把情緒說出來,不要隱藏內心的感覺,試著與家人或朋友溝通,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感受,這樣可以緩解焦慮的情緒。二是保證充足睡眠,盡量讓自己的生活作息恢複正常。如果失眠,可以用舒緩的音樂讓自己平靜下來,或者在醫生的指導下,借助藥物進入夢鄉。三是善於運用激情宣泄技術。激情宣泄技術是指以宣泄性高聲喊叫釋放情緒而對異常心理活動產生影響,從而使生理活動在新的狀態下獲得平衡的應急心理治療技術。激情宣泄技術可以迅速改善心理受到強烈打擊而出現一些軀體障礙症狀,使人的心理壓力迅速降低,減輕甚至消除其軀體障礙症狀,積極有效地投入救災或配合救災的工作之中,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的損失。四是靈活運用放鬆訓練法。放鬆訓練法是指采用放鬆行為產生一種對抗自律神經興奮的軀體反應。人在緊張的情緒下容易產生自律神經的反應,包括肌肉緊張、心跳加快、四肢發冷、呼吸加快等,而放鬆訓練所產生的軀體反應,諸如減輕肌肉緊張、減慢呼吸節律和心率使雙手溫暖等,則有助於心態的放鬆,焦慮的減輕。通常有4種放鬆訓練法:漸進性肌肉鬆弛法(使每組肌肉交替緊張與鬆弛)、腹式呼吸法、注意集中訓練法(集中精力想象一個美麗的場景)和行為放鬆訓練法(使身體各部位盡可能地放鬆)。最後,如果這些方法都不能減輕緊張的情緒,在較長時間內仍有煩躁、抑鬱等情況出現,則應該及時向專業的心理醫生或心理工作者求助。

心理救助之崇拜引導法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這種現象,當某人生病需要去醫院看病,病人以及家屬首先想到的是找專家或歲數較大的老醫生給予診斷,年輕醫生業務技術不管有多好,患者也不願意接受。這種現象實際上就是患者對專家及老醫生的崇拜心理。崇拜心理不僅是平時的一種常見心理,而且通過分析、綜合並設計成一種適合救災時使用的快速救助技術,即崇拜引導技術。崇拜引導技術是一種快速的心理救助方法。該方法是在心理治療方法中的信任療法和轉移療法的基礎上,通過綜合發展使這種治療方法滿足災害心理快速救助的一種實用方法。當地震發生以後,幸存者可能因為身體上受到了傷害,或是失去了親人,以及麵對受到破壞後的家園時,會在身心上產生一些特殊的反應。每個人的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這些在地震後出現的反應是正常的,是人對於非正常的地震的正常反應。地震造成的心理創傷對受害者會產生持久性應激效應,長期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有親人震亡和無親人震亡者的心理感受不同。震後餘生的人可能會出現一些創傷後應激性障礙,他們中患神經症、焦慮症、恐懼症的比例也會高於正常的情況,甚至有的高於正常值的3~5倍。很多人失眠多夢、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那些經曆了地震創傷的人群患高血壓和腦血管疾病的比例也高於正常人群。由於地震在人身上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如果不及時進行一些自我的心理救助措施,可能就會影響幸存者此後一生的生活,可能會讓人的性格發生變化扭曲,對社會和人生失去希望和興趣,甚至出現自殺和暴力現象。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地震發生後的心理自救,和身體上的自救一樣重要,都必須及時而有效地進行。

震後短時心理自救

心理救助之情誌相克法

情誌相克法是用一種正常的情緒活動調整另一種不正常的情緒活動來實施快速心理救助的一種實用方法。情誌相克方法可分為喜療、怒療、恐療、悲療和思療。即過度憂傷勢必肺氣抑鬱,意誌消沉,喜悅則能使人心情舒暢;過度思慮必然造成脾氣鬱結,使其運化無力,發怒能使氣機運行;暴喜勢必造成心氣渙散,神不守舍,恐懼則能使精神集中;極度憤怒必然導致火氣上行,憂傷能使怒消;極度恐懼勢必造成腎氣不固,氣泄傷精,思慮能使心有所存神有所歸。地震發生以後人們容易患“災害綜合症”。通俗地說就是人們受到極大的心理創傷,處在不安、焦慮、恐懼、心理失衡等狀態,對自己經曆的一切感到困惑,認為自己在做夢;過分地為受害者憂鬱、悲傷;筋疲力盡、心力憔悴,由於身心極度疲勞、睡眠與休息不足等,並產生以胃痛、眩暈、緊張、呼吸困難、無法放鬆等為主要表現特征的“災害綜合症”。首當其衝的是災難的直接人員,病症表現最嚴重是災難中的受害者。其次,親曆現場悲傷場麵的記者和救災人員等工作人員,他們心理緊張和過度勞累的狀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因此,地震發生後,必須立刻行動起來,有計劃地去開展心理危機、心理重建等工作。下麵幾招教你自我心理調整。避免、調整或減少壓力源:比如少接觸那些能夠刺激你或者是道聽途說的信息。

震後的自我調節

降低緊張度:和有耐性、安全的、關心你的親友談話,或者找心理專業人員協助。太過擔心、緊張或失眠時,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助眠藥或者抗焦慮劑來促進睡眠,當然,這隻是暫時使用,但是可以較快地起到安定的效果。做緊急處理的預備:準備飲水、電池、逃生袋、逃生路線等。多一點準備就讓自己多一份安心。近期少給自己安排事務,一次處理一件事情就可以了。不要孤立自己。要多和心理輔導團體的成員或者家人、鄰居、親戚、朋友、同事保持聯係,和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規律飲食,多吃青菜、水果,有規律的作息和運動,照顧好身體。這段時間免疫力比較差,要小心感冒。學習放鬆技巧,如打坐、打太極拳、練瑜伽、聽音樂,或者練習肌肉放鬆。

減輕心理痛苦的簡便方法如下:

1.嚐試麵對你的痛苦

相信事實,這不是夢,災難確實已經真實地發生了。接受它,這是一個重大的可怕的事實,已經無法挽回了,必須接受現實。找個能讓你安心的人傾聽你內心的傷痛。沮喪和悲傷是正常的,因為是有理由悲傷。哭泣是減輕悲傷和痛苦的好辦法。

2.多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況,如果累了,提醒自己休息比平常要多一些,盡可能多休息。讓身體和心理放鬆,堅持多做一些身體運動。如果有條件,可以和親朋好友出去散散心。

3.應對你的罪惡感

你可能常常這樣想:“如果我當初……”,“為什麼我當初不……”自責過久是有害的,會嚴重影響你的健康。

4.準備經曆情緒的起伏心靈康複之路並不平順,情緒的變化無常,起伏很大。想一想,你已經經曆了多少次情緒考驗,已經克服了哪些困難。

5.接受你的家人、朋友、鄰居的了解和關懷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最近這些日子,那些關懷過你的人,想想他們溫暖的麵孔。盡量不要一個人獨處,要多與那些關心你的人在一起聊天、交流。

6.製定有規律的生活安排盡量製定一個規律的生活表,這樣你會感覺到有所依靠,生活有平衡感。讓工作、休息和娛樂活動交替進行。

7.做些可以放鬆和快樂的事情讓你的生活中充滿有趣味的、有生命力的活動。可以找一些小生命來陪伴你:愛唱歌的金絲雀、一隻小貓或小狗、一株新的盆栽,各式各樣的花、新鮮水果等。

心理救助之激情宣泄法

激情宣法是被救助者在其領導或信賴者的指令下,通過身體動作練習,以宣泄性高聲喊叫釋放情緒而對異常心理活動產生影響,從而使生理和心理活動在新的狀態下獲得平衡的應急心理治療方法。激情宣泄技術的操作方法為:領導或信賴的人發出命令,令其活動四肢,做幾次深呼吸,使全身放鬆:由輕到重、由不自然到發自肺腑,盡情地、無所顧忌地大聲喊叫,喊叫時可用感歎詞:“啊!……”“嗨!……”等。把消極情緒統統宣泄出來,解除情緒對肌體的不良束縛作用,恢複肌體的暫時失控功能;體驗舒暢感、輕鬆感,並進而體驗疾病症狀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