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借名篇 借名揚名,名揚天下(2 / 3)

臨近畢業時,他如願以償地當上了《緋紅報》的主編。富蘭克林大學畢業後,依然默默無聞,除哈佛圈子裏的人外,社會公眾誰也不知道他。1904年,他不顧母親的反對,宣布與遠房表妹安娜·埃利諾·羅斯福訂婚。埃利諾是西奧多·羅斯福的兄弟的女兒。1905年3月17日,他們在紐約舉行了婚禮。富蘭克林特別邀請了在總統任上的堂叔參加。舉行婚禮那天,富蘭克林的名氣便大了。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如果你是一個有才之人,何不自己找找機會呢?機遇是不會自動找上家門的,必須學會自己給自己製造機會。仔細想想,我們能憑借依靠的東西是有的,隻要細心去找。

古往今來的成功者。誰都不是一生下來就大名鼎鼎,258一出山就風光耀眼。他們大多總是先隱蔽在某些大人物的後麵,借他的“光”來籠絡各路豪傑,借他的聲望來壯大自己的聲勢。一旦時機成熟,便會立刻行動起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去創業。

借一塊金字招牌,為自己裝點門麵

一塊打響了的金字招牌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可以吸引顧客,在自己沒有能力打鑄一塊之時,借用一塊,價值同樣不會減弱。

一個名牌商標是企業長期辛辛苦苦蓄積起來的誠信換來的,是企業無形的資產,它牢牢地植根於廣大消費者的心中,所顯示的威望是初創的企業無法相比的。借名揚名,最常見的方法就是借用有名企業的牌子,借用名牌商標。

據美國一家商報報道:在工商業界沒有名氣的企業,要想白手起家,失敗率高達開業總數的60%;然而,借用“有名企業”的名字來開創事業的,失敗率隻有4%。因此,在美國國內,有經營頭腦的人普遍采用租用品牌使用權的做法。有聲望的企業或品牌,把自己的品牌出租給願意加盟的公司或商號,使他們成為自己連鎖係統的一員,並用自己的成功經驗或經營方式對其進行指導。出租品牌,形成聯盟,既增強了企業的實力,又讓那些白手起家的企業得到迅速的發展。

例如,某城市繁華路段的時裝店,門前如果掛著大家不熟悉的招牌,無論商店怎樣做廣告宣傳,都不能有效吸引大量的顧客。如果加盟於某個知名時裝店的名號,招牌一掛出,顧客就會說:哦,某時裝店又在這裏開設分店了。店門一開,不需要什麼廣告,顧客會慕名而至。

在中關村這片中國的電腦聖地上,提起柳傳誌及其所創立的“聯想”集團,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確,論公———上百億元的年銷售額;論私———上億元的身家可不是人人都可達到的創富高度。經商取得如此成就,頭上的光環自然多多,那艱辛的創業曆程與那不平凡的努力卻不是人人都想像得到的。成功離不開奮鬥,但並非奮鬥皆可成功。“借”一塊金字招牌,是聯想成功的法寶。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集團公司的前身)於1984年11月1日成立。當時的中關村還十分偏僻,卻多了一家實在不起眼的新公司。聯想的創始人柳傳誌及其他10位“不安分”的知識分子在此活躍起來。

公司當時的資產有20萬元,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還僅有一間20平方米的小平房,除此之外就隻有那端著計算所“鐵飯碗”的11個人。創辦初期,與“兩通兩海”相比,這家公司實在不起眼。為了不讓大家忽視公司的存在,聯想的人可是費盡心機。政府部門的有關會議,坐在第一排的總是聯想的總經理,討論發言積極的也一定是聯想。這樣做,無非就是希望可以喚起某某領導的注意,從而得到一定的支持和幫助。

大概就沒有人指望這個投資少、規模小的小公司能幹出多麼大的事情來。但毫無疑問,這是一家地道的國有企業。對於剛剛誕生的這個小企業來說,公司唯一的有利因素就是本公司屬於國有。任何人都明白,國有企業在很多方麵都具有民營企業不可比擬的優勢,正是基於聯想的創始清楚這一點,加上對中國國情的深刻了解,柳傳誌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用活用足政策,把聯想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發展成一個舉世矚目的大企業,如果沒有了“官辦民營”這塊金字招牌,就不會有今天的聯想。這種說法是毫不誇張的。

在成立前期,規模太小,他們仔細思考,發現限製其發展的最關鍵因素是權力。於是他們向所裏提出要三權:其一為人事權,所裏不能往公司隨便塞人。其二為財務權,公司把該向國家、科學院、計算所繳納的資金上繳以後,剩下的資金支配所裏不要管。其三為經營決策權,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由自己做主。

在柳傳誌的一再要求下,公司終於爭取到了下放人事、財務和經營自主權這三件求強爭勝的法寶,這一來在機製上保證了後來柳傳誌所說的“民營”;二來也保證有所裏上千名科技人員做公司後盾。三是借了一塊“中科院計算所”的金字招牌。這可不是徒有虛名而是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重要的無形資產,沒有人可以估計它的價值,總之它將為公司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柳傳誌明白這點,一直到1988年還在強調“他們是官辦公司”,他們認識到了那塊“金字招牌”的優勢,也充分地利用了它。

信譽,是一張支不完的信用卡。而“金字招牌”講的就是信譽。所以,借一塊“金字招牌”,無疑為自己增添了可信度,從而贏來了消費者的青睞。

邀請名人加盟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人氣就是消費者,沒有人氣便沒有市場,把名人的人氣吸納過來,成為企業的忠誠顧客,這是“名人效應”的魔力所在。

作為一個企業,拉名人“入夥”,或以與名人的故鄉情誼為名,邀名人“加盟”自己的企業,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提升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的策略。一旦拉進或請來了名人,無異於給你的企業請來了一尊“財神”,傳媒自然會為你免費宣傳,新聞、廣告效應即時見效,達到名人效應的效果。

企業老板希望依托名人來宣傳自己的企業和產品,其實,名人也希望借助企業的實力來發展自己的事業或實現某種心願。企業與名人這種互相依存、相互需求的合作意願,為企業營造“名人效應”創造了條件。

名人之所以為名人,是因為他們在某一領域表現得非常出色。當然這些名人也有想在其他領域實現自己夢想的欲望,從這個角度分析,他們有可能加盟到企業中來,借助企業的力量重新打造自己的聲望。企業對名人的這種態度當然求之不得,因為企業可以借助“名人效應”提升企業或產品的知名度。這種合作相輔相成,滿足各方的需求,達到雙贏。

河南新誼集團,利用故鄉情,將河南姑娘、世界乒壇皇後鄧亞萍請到新誼旗下,為其產品“魔力王”口服液做廣告,是成功的企劃案例之一。

新誼集團為了樹企業形象,揚“魔力王”的名氣,經過精心策劃後,決定聘請鄧亞萍為新誼集團的名譽總經理。

1993年3月,鄧亞萍初任故鄉新誼集團名譽總經理的263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召開,鄧亞萍在會上發表“就職演說”時說:“從現在起,我就是新誼集團的一員了。在今後的比賽中,我要盡力多拿金牌,為祖國爭光,為新誼集團爭光。同時也希望新誼集團全體員工團結奮進,多拿產品金牌。”同年8月,鄧亞萍專用補品“魔力王”口服液新聞發布會在鄭州舉行,鄧亞萍這個名譽總經理也專程從北京趕來出席,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我以十分激動的心情,感謝新誼集團把最好的產品‘魔力王’口服液作為我的專用補品。球台如戰場,‘魔力王’使我有充沛的體力,保持了良好的競技狀態。我將把‘魔力王’送給我的同行、朋友,讓‘魔力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世界乒壇皇後的名人廣告效應,使新誼集團在1994年短短一年時間裏,創年產值10多億元人民幣。

我們每個消費者,通常都會有這樣的普遍心理,名人生活的環境與常人不一樣,與名人有聯係的事物必定是不一般的,基於這種心理,人們紛紛追逐、效仿名人,所以,與名人沾邊的東西也就容易成為搶手的東西,流行或者成為時尚。因此,讓名人開“金口”,對你的企業或產品給予肯定的評價,這種評價具有很高的“含金量”,隻要你巧妙利用,它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是最能征服消費者的廣告詞。

的確,在企業策劃廣告時,邀請名人加盟,做形象代言人,等於請來一尊財神,為品牌帶來人氣。健力寶借助世界體操王子李寧的名氣,適時地抓住第11屆亞運會的機遇,獲得讚助火炬接力活動的專利權,以區區260萬元人民幣的經費,在亞運會上大出風頭,獲得空前絕後的廣告宣傳效果,一夜之間,亞運會聖火給中國消費者點燃了兩把“火”,“健力寶熱”和“李寧運動服熱”。這種市場效益就連李經緯和李寧都想不到。然而,這兩把“火”確實在消費者的心裏熊熊燃燒,從而打造了健力寶作為中國“東方魔水”的品牌形象和李寧運動服的品牌形象。

健力寶集團的前身三水酒廠,是一家瀕臨破產的有100多位員工的小酒廠。在廠長李經緯的帶領下,用了10個月時間,經曆120次試驗,研製出一種色澤柔美、氣味清香可口的新型運動飲料。但是,要把這種飲料推出市場,讓消費者接受,還需花費一番心思,要走的路還長著。

由於李經緯和世界級體操王子李寧早有交往,並且李經緯曾和李寧做過一次深談,得知李寧退役後最大的心願是辦體操學校,培養體操人才。這使李經緯想起外國一個著名運動員退役後創辦運動鞋廠的故事。他深知,如果李寧退役後能夠加盟健力寶,以他的知名度,定能為健力寶創造極大的社會效益。

在世界體操王子李寧卸甲退役後,李經緯力邀李寧加盟健力寶集團,並為他創建了李寧運動服裝品牌係列,這消息引起社會的巨大震動。李寧加盟健力寶不久,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一屆亞運會已到了倒計時階段。但是,那時國內企業對讚助亞運會並不熱心。火炬接力是國際大賽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儀式,國內卻沒有一個企業主動站出來響應,倒是有4家外國公司提出承攬火炬接力的專利權,其中一家是韓國汽車公司,願意出資250萬美元包攬火炬接力的專利權。這時候,有人提起健力寶,他深知李經緯的膽識與氣概,意料他不會放過這樣好的時機宣傳自己的產品。以此同時,國家體委也公開表示,希望健力寶帶個好頭,大力支持亞運會。

火炬接力活動隻是亞運會的前奏曲,值得投放如此大的讚助費嗎?李經緯心裏沒底,遲疑不決。李寧說,我知道有個國際慣例,任何大型國際運動會的聖火點燃活動,各國都希望讚助此項活動的是本國的團體或企業,如美國洛杉磯奧運會,許多家外國公司都出高價競投聖火接方活動的專利權,但美國奧運會籌委會寧可接受一家出價較低的本國企業,也不讓國外企業承攬此項活動,這是國家的尊嚴問題。我想,我們不一定要出250萬美元與韓國企業競爭,亞運會籌委會會衡量利弊的。

李經緯驚奇地望著李寧,高興地說,按你意思,你會怎麼做?

李寧告訴李經緯,他可以去北京談,爭取一個公道的價錢。李經緯同意李寧的看法。李寧即飛往北京,向籌委會表達了健力寶的意向。一個月之後,亞運會籌委會宣布健力寶贏得亞運會火炬接力的專利權。其實,健力寶支付的讚助費是260萬人民幣,而李寧本人則被委任為西藏念青唐古拉火炬接力的第一站接力手。

第ll屆亞運會聖火接力活動由健力寶獨家讚助。為了做好這項具有曆史意義的工作,健力寶集團成立了以李經緯為總指揮的4個護送小組,分頭奔馳在4條聖火接力的路線上。在為期一個月的聖火接力活動中,國內外觀眾———不管是現場觀眾還是電視觀眾,高達25億之多,使健力寶飲料和“李寧”牌運動服人氣飆升,深入人心。

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上,健力寶的廣告懸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吉祥物“熊貓盼盼”印有健力寶的商標;李經緯的鏡頭和“李寧”牌運動服的鏡頭也頻頻出現在熒屏上,給億萬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亞運會開幕的第3天,就有一位法國商人主動來跟健力寶聯係,並要求做健力寶法國的代理商,還簽訂了代理協議和訂購合同。

亞運會結束後,俄國、泰國等國的商人慕名而來,洽談在本國設立分廠意向。由於亞運會良好的廣告效應,海內外客戶紛紛前來訂貨,出人意料地迎來了一股洶湧澎湃的“健力寶熱”和“李寧運動服熱”,健力寶集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效益。尤其是1990年10月底在鄭州舉行的全國糖煙商品秋季訂貨會上,“健力寶熱”被推上了一個高潮,幾天之內健力寶訂貨量高達7.5億元人民幣,打破了健力寶成立以來最高的訂貨記錄;同時,“李寧”牌運動服也走進了千家萬戶,家喻戶曉。

20世紀80年代,中國商家對“名人效應”市場效益的認識尚未覺醒。健力寶敢吃“第一隻螃蟹”,為打造健力寶成為中國“東方魔水”創造了先機,李經緯的智慧、膽量和氣魄令人歎服。健力寶成功了,從此敲響了中國商家借助“名人效應”搶攻市場的鍾聲,掀起了更多企業不惜重金邀請名人做企業形象代言人的風潮。

請名人加盟企業,以達到名人效應的理想境界,要注意消費者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不顧產品的基本常識故意誇大其功效。選擇名人做廣告或代言人,要找與行業有關的名人,效果才會最佳。

請名人加盟凸現一個“借”字,能否吸納名人的人氣成為企業的忠誠顧客,這是關鍵。要找適當的時機造勢,營造氣氛,用不同的方式吸納人氣。慢功吸納與大型炒作相結合,千萬不要急於求成,一步登天,否則,很容易弄巧成拙。

借名釣利,用名牌來襯托自己

在自身勢力單薄的情況下,如果能夠投靠在強勢的“名牌”之下,以其名來襯托自己,不失為一個借名的好策略。

名牌企業、名牌產品之所以叱吒市場,除了質量之外,需要行之有效的品牌策劃和高水平的企劃謀略。借名釣利,是很多精明商人懂得並巧妙施用的借勢謀略。但要想借名釣利,其謀略之一就是,借助名品牌之“勢”襯托自己的品牌。

通常來說,借助名品牌之“勢”襯托自己的品牌,具有投入少、效果好的功效。不花錢或少花錢借名釣利,比花錢做大量的廣告或請名人“代言”,在開支方麵要劃算得多,這才是真正的大手筆,才是道高一丈的奇招、高招。借助名品牌之“勢”襯托自己的品牌,關鍵在於借其“名氣”,讓名品牌的“名氣”襯托自己的品牌,樹立自己品牌的形象,為自己的品牌揚名。

但是,有一點必須要注意,那就是采用借名釣利謀略的前提,就是善於發現市場的空白。

日本魅力公司的老板高原慶一原是一家特殊紙製品公司的職員。1974年,他發現婦女專用的衛生紙需求量很大,決定從事這一行業。那時,不論是日本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安妮”是衛生紙行業最著名的品牌。“安妮的日子”已經成為女人來月經的代名詞。高原慶一原決心要打破“安妮”的壟斷地位。

他首先在產品質量上下工夫,經過反複實驗,他研製出一種比“安妮”更柔軟的吸水能力更強的衛生紙。在產品即將投放市場之前,高原慶一原明白,自己資金微薄,不可能像已成名的“安妮”那樣,不惜成本大做廣告。經過充分的市場調查,他發覺購買者的心理特點:買衛生紙時,站在櫃台前忸忸怩怩,有點害羞。於是他把自己的產品命名為“魅力”。“魅力”的包裝比“安妮”密封性更好,外觀也比“安妮”美觀,賞心悅目。

高原慶一原要求所有的銷售人員,不論多大困難,一定要說服務大商店服務員,把“魅力”與“安妮”放在同一處。這方法挺靈驗的,馬上產生預期的效果。女人去商店買衛生紙時,看見“魅力”與“安妮”並列在貨架上,不用說都明白“魅力”也是衛生紙,而且跟“安妮”放在一處,質量也該是同級的,再加上精美的外包裝,看起來很美,不禁有想試一試的衝動。買來一用,發覺比“安妮”更柔軟,吸水更強,漸漸被消費者所接受。

“魅力”剛投放市場的時候,依托“安妮”的品牌名氣,自1974年推出市場,銷售量攀升,由於產品不斷完善,幾年之後,銷量超過“安妮”,成為日本最具影響的衛生用品品牌。

約翰遜公司的操作手法和日本魅力公司也極為相似。約翰遜黑人化妝品公司生產的“粉質化妝膏”,就是通過“傍”名牌產品“佛雷”從而給自己造勢,讓自己的品牌名字跟著名品牌“佛雷”放在一起。

20世紀50年代,有一個叫約翰遜的人創建了一個隻有500美元資產的約翰遜黑人化妝品公司,初創時隻有3名員工。通常,人們購買化妝品時,都是衝著名牌而去,這樣一來,那些名氣不大的產品很難在市場立足。約翰遜黑人化妝品公司的產品銷量自然也極不理想。

約翰遜決定要辦法改變這種現狀,當時美國黑人化妝品中最有名的是佛雷公司。在約翰遜公司生產出一種叫“粉質化妝膏”的產品之後,約翰遜想出一個借“佛雷”品牌的名聲造勢的辦法。約翰遜公司投入大量的廣告資金,在化妝品專櫃上到處可見這樣的廣告詞:“用佛雷化妝之後,再塗一層約翰遜粉質化妝膏,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能有人感到很奇怪,這不是在為他人做廣告嗎?其實當然不是。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個普通人,誰會注意你呢?可是,一旦你跟總統站在一起,通過媒體傳播出去,人們肯定會打聽,站在總統身邊的那個是誰呀?同樣道理,約翰遜公司的廣告出來之後,他的“粉質化妝膏”立即引起購買者的注意,漸漸被消費者接受。因為約翰遜的“粉質化妝膏”是與佛雷牌子一起出現的,佛雷牌子的名譽成了約翰遜“粉質化妝膏”質量的保證。

這樣一來,約翰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接著,約翰遜公司推出一係列新產品,並加強廣告攻勢與宣傳力度,用了短短幾年時間,約翰遜的化妝品跟佛雷牌子的銷量不相上下,後來,美國黑人化妝品市場變成了約翰遜的天下。

約翰遜黑人化妝品公司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創造新的商機,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要善於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和條件。為了省力並盡快開展工作,可以借助名品牌為自己的產品打開市場,開好局,為自己的產品打下基礎並積蓄力量,借勢發展;也可以借助名品牌的威望裝點自己的品牌,打著名品牌的旗號呐喊,壯大自己的聲威。

這正是“借得東風好行船,好船能駛八麵風。”隻要你細心

觀察市場可借之勢,一定能助你成功。

這兩家公司成功的經營典範給我們道出相同的道理,就是借名釣利,就是“傍”知名品牌讓自己的產品迅速影響消費者,從而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但采用此策略,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是產品的質量過硬,經得起和名牌產品的比試,如果消費者使用過覺得好,口碑很快傳出去,等於無形的廣告傳播,產品自然會被消費者接受;否則,產品不僅不能在市場增輝,反而落個醜姑娘陪西施的笑話。

值得注意的是,借名釣利,借名品牌襯托自己的品牌的作用是暫時的,不能長久地借下去。借名品牌襯托自己的品牌,應當與企業的目標相匹配,如果借的對象不當,反受其害。

“合理衝撞”名人

借助名人,可能常常會被一些所謂的“規定”束縛,如何去“合理衝撞”,我想是你不得不學的一門功課。

在體育運動比賽中有一種“合理衝撞”的技巧。生活中也有人以打“擦邊球”的方式做事。用這些方法對付那些於自己不利的所謂“規定”,能收到一定的奇效。但是一定要在“合理”二字上麵下足工夫。

美國政府有規定:禁止使用總統照片或暗喻總統為產品的代言人。但是,廣告人和廣告主總是能夠挖空心思地把總統當作一道廣告“大餐”從頭吃到腳。

1993年元月,克林頓就職大典在即。每個廣告人與廣告主都立刻興奮起來,此時,總統在他們的眼中,似乎已成了一頓令人流口水的美餐。他們上下左右地打量著,思謀著從哪一個部分開始啃。

百事可樂決定啃“頭”。百事是美國北方飲料的代表,當白宮的主子換成代表北方的共和黨黨魁之後,百事就取代可口可樂(南方的飲料代表)進入白宮。克林頓之前12年,共和黨坐鎮白宮,百事也就隨之在白宮風光了12年。人們戲稱百事與可口可樂在白宮更替是美國南北戰爭的繼續。這回,輪到民主黨的克林頓入主白宮了,百事多想克林頓一改以往的陳規陋俗,不再有南北的門戶之見啊!

3M公司則準備吃“手”。它在《時代》周刊等媒體大做其“隨手的便紙條”廣告,聲稱總統有了這玩意兒,就可以“將許多小紙條上的觀點記錄、分類,這些小紙條可能形成解決一些重大問題的方案”。

麥爾斯公司卻打算吃“肚子”。他們推出了一則Al-ka-Selt-zer胃藥廣告。這則平麵廣一告以2/3以上篇幅提出克林頓總統上台後將要麵臨的議題:平衡預算、建立全國醫療保健計劃、如何對付伊拉克“那個家夥”。這隱喻著,那麼多令人頭痛的難題,當然要日夜操勞、廢寢忘食,造成胃酸分泌過多或消化不良了。接著廣告提議:“總統先生,如果你要盡快康複,我們隨時在這兒幫助您”。文案下方一小塊位置上,標示出該胃藥的名稱及包裝。這則廣告被認為:“最具創意”。據說,創意的源頭來自麥爾斯公司的行銷總監。他曾建議寄給克林頓一盒Alka-Seltzer胃藥,因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這個主意被麥堅廣告公司發展成給總統“進忠言”的廣告創意。這一創意,與這一藥品的新廣告策略(由麵向飲食過量或過度放縱以致傷胃的人,改為麵向那些關心自己,卻因工作壓力導致胃酸分泌過多或消化不良的人)珠聯璧合,因而深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