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7章 (2)(1 / 2)

這一夜,兩人基本上沒合眼片刻,隻是持久地忘乎所以地尋歡作樂,瘋狂作愛,好像世界已到末日盡頭,好像兩人離別後再也不能相見。

學潮過後,國家開始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一大批著名作家及作品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批判。

黎敏幾年前發表在某一大型刊物上的中篇小說《情留此島》,因涉及到女大學生出家為尼,被認為攻擊黨和國家而被人挖掘出來,受到了嚴厲批判。

“真是豈有此理!”已留校攻讀研究生的劉晴這天從外邊進來,一把將刊有批判文章的報紙撕成兩半,扔在地上,氣呼呼地說:“他們一天到晚批判這,批判那我不說什麼,但批判《情留此島》,我就要說他們閑著無事做,簡直是在雞蛋裏麵揀骨頭!我知道小說中的主人公確有其人。她曾上過大學,後來不幸出家為尼,這一切都是真實的,況且這是小說!誰能說在我們這個國度上隻有光明與美好,就不存在著黑暗與罪惡?難道揭露陰暗麵,就是反黨?就是給社會主義祖國抹黑?這真是無稽之談!”

劉晴是個性子極野的姑娘,學潮一開始,她便奮不顧身地投入了進去。

雖然那時她並沒鋒芒畢露,隻是跟在其他同學後麵呼號助威參加遊行,但她確是以天下大事為己任去做這些的,她並沒考慮到參加學潮會不會給自己的前程帶來影響,她把這一切都拋到了腦後。

也許幸運之神特別青睞於她,也許在參加學潮時她並不特別引人注目。

第二年夏天,劉晴順利畢業,並出乎意料之外地被留校攻讀研究生,她並沒因此而對校領導感恩戴德,因為她並不覺得參加遊行有什麼錯。

正伏案給關濤寫信的柔紅驚訝地抬起頭來,問:“劉晴,怎麼了?什麼事使你那麼生氣?”

劉晴的胸脯劇烈起伏著,陰沉著臉坐在床邊沒有回答。柔紅走過去揀起報紙好奇地看了看。

柔紅雖然與劉晴就讀於同一導師,但她並不清楚黎敏與劉晴之間的關係,也並沒在意她剛才說的那些話。當報上黎敏的名字映入她眼裏時,她才驚覺地問:“劉晴,你認識寫《情留此島》的作者黎敏?”

“當然認識,要不我怎麼會知道小說中的主人公確有其人呢!他是我爸爸的老部下,也是我爸爸的學生,那篇小說寫的就是他的親身經曆。他原在東海邊上的一個孤島上當兵,在那裏認識了一位上過大學的小尼姑善淑,後來他在善淑的輔導下考上了軍校。這些都是他親口告訴我爸爸的。那年他軍校畢業上前線時,曾拜托我爸保管善淑送給他的東西,在這之前,我還曾見過他捧著那些東西哭過。他走後,我特地為這事問過爸爸。所以,這一切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無論什麼時候,隻要一提起黎敏,一想起黎敏,柔紅的心裏就禁不住隱隱作痛,雖然後來黎敏對她消除了誤會,但一次又一次的失之交臂卻令她每每想起都有一種柔腸寸斷的感覺。黎敏從甬城回部隊後,曾給她來過一封信,但當她回信後,卻再也不見他回信。不知是由於在前線通信不方便,還是由於其他原因。得悉劉晴認識黎敏,這使柔紅倍感親切與欣喜。

“劉晴,請快告訴我,黎敏現在在哪裏?他仍在老山嗎?”柔紅忙打聽關於黎敏的最新消息。

“是的,我和他雖沒通信,但我爸前幾天來信告訴我,他曾帶隊去前線慰問他們軍校畢業的學生,說他仍在前線,一切平安。”

“山不轉水轉,世界既大又小,劉晴,我真沒有想到原來你也認識黎敏。”

柔紅不勝感慨,“關於《情留此島》這篇小說的人和事,我也知道一些,確實像你所說的那樣確有其事。有一年我曾去過小島,見過書中所寫的師姐和師傅,也許你不知道,那位可憐的小尼姑後來為了救她的師傅,被海浪衝去,已不在人世。”

劉晴驚愕地立起身來,她壓根兒沒想到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柔紅原來也知道黎敏,而且比自己更詳細地了解黎敏與小尼姑之間的關係。

“柔紅姐,你怎麼會知道這些?你認識黎敏哥?”

柔紅苦澀地笑了一下說:“我和他是同學,也曾經是戀人,如果不是後來發生意外,也許我們已結婚成家了。”

“黎敏哥是位好青年,更是位好軍人。”劉晴充滿感情地說:“軍校畢業時,他原本可以留校,可他卻選擇去了前線。柔紅姐,黎敏哥這麼好的一個人,你怎麼會舍得要和他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