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在今時今日人們更多的是通過他的詞而熟知他的,然而大多數的人卻並不清楚他除了是南宋時期的偉大詞人外,還是一名精兵良將。在辛棄疾出生的時候,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他22歲時,帶領家鄉父老約2000人左右起義抗金,不久歸於南宋。他的一生以報國仇家恨為己任,更是將收複失地當成畢生的事業。
辛棄疾憂國憂民,他曾寫過《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麵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他雖然謀略過人,卻因宋朝不願再起幹戈而將他打仗獻策的才幹冷淡處理,反而讓他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想讓他的才能全部發揮在治理國家方麵。
雖然辛棄疾在處理國事、治理政府方麵兢兢業業,才幹出色。他豪邁奔放的性格致使他在殘酷的官場上無法圓滑地生存。因為敏感特殊的身份也讓他與更高的官職失之交臂。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坎坎坷坷。他本身也做好了退隱的準備,隻是沒能實現心中最大的誌向便一直成為了他的遺憾。於是他將這悲憤的情感全部轉化成詞中的字句,一首首扣人心弦的詞作就此誕生了。
辛棄疾獨特的詞作風格被稱為“稼軒體”。晚年被任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江安撫使、鎮江知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為權相韓侂胄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悲憤憂鬱而離開人世。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可見一片赤誠的愛國之心是多麼的堅定與偉大。
雖然他最後飲恨離去,但是他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愛國護家的優良品質。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位偉大而又富有才情的愛國詞人。他將會流芳千古,受萬人敬仰,成為偉大的愛國楷模。
為國效力,匹夫有責。年僅22歲的辛棄疾就能夠率領眾多鄉親父老起義抗金,為了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他挖空心思,撰書獻策。這是一股多麼強大的愛國力量!辛棄疾的一生遭遇無數次坎坷,大起大落,即便南宋朝廷對他再冷漠,他卻始終都堅持著自己雪國恥家仇的信念。雖然他沒有實現自己的夢想,僅僅隻是將自己所有的熱情化作詞句,流傳至今,但是我們仍能感受到他那顆熱烈期盼國土昌盛、不被人侵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