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4日,毛澤東在五四運動勝利20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講
用共產主義青年團來作為我們這支青年先進隊伍的名稱,不隻是給全體青年團員帶來了巨大的光榮,而且也在中國青年的肩上放上了更為繁重的任務。這個任務,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用共產主義的精神教育青年一代,團結全體青年積極參加建設社會主義的勞動,以便盡快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工業國,為將來實現共產主義準備條件。同誌們,這就是我們今後一個長時期的任務。這個任務絕不比過去的革命任務來得容易和輕鬆一些。必須了解,我們國家原來的經濟落後,廣大人民的生活還是貧苦的,而帝國主義還在包圍著我們,我們的困難還是很多的。我們如果不能把全國人民都團結起來,把他們的積極性最充分地發揮起來,克勤克儉,艱苦奮鬥,那麼,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就不可能取得勝利。在這個艱巨的任務麵前,我們的共產主義青年團員,一定要以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同黨一起站在這個偉大鬥爭的最前列,密切聯係全體人民群眾和青年群眾,在不同的崗位上進行長時期的艱苦的奮鬥。
——1957年,鄧小平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
七十九年前,北京大學的愛國青年發起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當代中國的廣大青年,要繼續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努力擔當起振興中華的曆史使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1998年5月4日,江澤民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在新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候,緬懷五四先驅們的業績,回顧中國人民和青年在本世紀走過的曆程,展望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進一步弘揚五四精神,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八十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也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這場運動,成為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1999年5月4日,胡錦濤在五四運動八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4月24日,梁啟超致電國民外交協會,發布歸還青島通電。
4月29-30日,巴黎和會代表參加會議,凡爾賽和約關於山東問題條款【第156、157、158條】,德國在山東權益讓與日本。
5月1日,中國談判代表、外交總長陸徵祥將此事電告北京政府,並稱如不簽約,則對撤廢領事裁判權、取消庚子賠款、關稅自主及賠償損失等等有所不利。北京政府外交委員會(總統府智囊機構)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不簽約。上海《大陸報》“北京通訊”:“政府接巴黎中國代表團來電,謂關於索還膠州租借之對日外交戰爭,業已失敗。”
5月2日,北京政府密電中國代表可以簽約。外交委員會事務長林長民在《晨報》、《國民公報》撰文:“山東亡矣,國將不國矣,願合四萬萬眾誓死圖之。”蔡元培將外交失敗轉告於學生。
5月3日,北京各界緊急磋商對策。當晚,北大學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禮堂召開學生大會,並約請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學校代表參加,大會決定於4日(星期天)在天安門舉行示威遊行。
5月4日上午10時,各校學生召開碰頭會,商定遊行路線。下午1時,北京學生3000餘人彙集天安門,現場懸掛北大學生“還我青島”的血書。隊伍向使館區進發,受到巡捕阻攔,學生代表求會見四國公使,僅美國使館人員接受了學生的陳詞書,英法意使館均拒絕接受。隨後發生學生大規模遊行。
5月5日,北京各大專學校總罷課。清華學生宣布“從今日起與各校一致行動”。以蔡元培為首的校長團與北京政府斡旋,營救被捕學生返校,學生複課。
5月7日,上海60多個團體舉行國民大會。
5月9日,蔡元培出走。上海各學校全部罷課。
5月11日,上海學生聯合會成立。北京各大專學校教職聯合會成立。
5月13日,北京各大專校長遞交辭呈。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學生再次總罷課,之後開展演講、抵製日貨、發行愛國日刊等活動,組織“護魯義勇隊”。
6月1日,政府查禁聯合會。
6月3日,北京學生因政府為曹、章、陸辯護而舉行大規模街頭演講。當日,170多名學生被捕。
6月4日,北京學生出動比昨日多一倍的人數上街演講,當日700多名學生被捕。
6月5日,全國各大城市罷課、罷工、罷市,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隨後,被監禁的學生獲釋。
6月6日-8日,罷工規模擴大。
6月9日,南京路工人示威。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銷曹、章、陸職務。
6月11日,總統提出辭職。
6月12日,商人開市。
6月17日,北京政府致電在巴黎的中國代表團專使在和約上簽字。
6月23日,徐世昌接見山東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電令陸徵祥從緩簽字。
6月27日,京津學生及留日、留美學生請願。
6月28日,北京商學界代表再次請願,中國全權代表陸徵祥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參考文獻
1.王東林.狂飆突進——五四運動風雲錄.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蕭超然.北京大學與五四運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3.劉家賓.祖國兒女在五四運動中.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
4.楊盛清.五四運動.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79
5.彭明.五四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五四運動回憶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
7.近代史研究編輯部.中國近代史專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蔡東藩.民國的故事.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9.陳占彪.鎮壓還是同情,五四運動中的軍警.上海:《檔案春秋》,2010
10.孫景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8
11.《黨史文苑》編輯部.周恩來總理的光輝戰鬥曆程.南昌:黨史文苑雜誌社,1976
12.紹興蔡元培紀念館.名人往事——蔡元培.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3.焦潤明.傅斯年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4.陳明珠.五四健將——羅家倫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
15.九江縣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九江縣文史資料選輯第七輯.九江:江西九江縣政協,2006
16.文藝論叢·8.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
17.瞿秋白.瞿秋白選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18.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涯和時代.北京:三聯出版社,1979
19.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從辛亥革命到北伐戰爭.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20.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天津文史資料選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