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3 / 3)

努力尋求突破,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的人才能成功,那些抱怨的人隻會和機遇擦肩而過。職場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以此來要求自己,讓自己不斷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並不斷促進自己高效工作每一天。

四招消滅“想當然”,確保執行不走樣

不能做到日事日清的問題之一就是“想當然”。絕大多說問題的出現,都是“想當然”的結果。

所謂“想當然”,就是覺得事情理所當然、應該百分之百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一旦“想當然”,就不會認真去想,就不會核實、確認。

客觀事實與客觀規律,不會以你的個人意誌為轉移。當你“想當然”時,許多想象不到的問題就會出現,錯誤甚至災難往往也就由此產生。以下是“想當然”的四種情況:

“想當然”一,美國霍爾公司CEO詹姆斯·格林要去東南亞考察,讓主管務必在出發前為他準備好資料與數據,當在機場格林問主管要文件時,主管卻說:“太忙了,我想你在飛機上也不可能看文件,所以等會兒回公司打印出來,等你到了酒店,我再傳真給你完全來得及。”

“想當然”二,某國外交部有一封急電,通信員問是否馬上送來,總理秘書根據平時的情況判斷,這封文件不過是上個文件的正式印件,就沒有讓通信員送過來,沒想到最後差點因此耽誤了大事。

“想當然”三,一個銷售員三天前跟客戶約好今天麵談,於是他就那天就匆忙趕過去了,結果客戶不在。回到公司,老總問他為什麼去之前不打個電話確認,他說都已經約好的事情,沒想到客戶會忘記。

“想當然”四,一位培訓師為一家企業進行過一次員工培訓,效果非常好。這個企業下個月還有一次高層培訓,可能會再次選擇他。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經驗,他十分有信心。因此沒有做前期的準備,最後對方企業以他不擅長深入的案例決策分析為借口沒有選擇與他合作。

在職場中,通常員工會有四種“想當然”的表現:自以為是地擅自改變領導意見;憑“表麵印象”判斷;隻考慮到原本的“計劃”;盲目樂觀。他們四人就是分別犯了這四種錯誤。“想當然”的人在工作中是無法做到日事日清的。

告別“想當然”,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自以為是,改變領導意見前一定要請示

很多時候,領導是這麼說的,但許多人卻不一定照此去做。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覺得執行可以根據變化靈活應變。但從另一個角度想想,那隻是他們的想法,領導也是這麼想的嗎?或許他們改變的恰恰是領導不想要的。所以,凡事多向領導請示才能保證把任務做好。

2.加強核實問題少

在工作中我們常常覺得一件事情“看起來是這樣的”,於是就去做了,或者“以前都是這樣,這次不可能例外”。可是,這樣的結果卻很有可能和我們認為的大有出入。所以,在工作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隻有加強核實,才能有效推進工作。

3.要想原來的“計劃”,更要想可能的“變化”

“想當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隻考慮到原本的“計劃”,卻忽略了可能產生的“變化”。

有句老話說得好,“計劃趕不上變化”。事物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總是在運動變化著的,無論事先計劃的多麼周詳,在執行的過程中都可能出現種種變化。

這就要求我們做任何工作都應該多想一些,有時候還必須根據預想的變化來做幾個方案,一邊應變。如果隻是拘泥於原有計劃,那麼當我們麵對新的變化時,就很可能會束手無策,無法解決。一位老總曾經在我們組織的管理俱樂部活動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4.不盲目樂觀

有許多人會被“想當然”牽著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盲目樂觀,“想當然”地認為後續的發展和結果都會很順利。盲目樂觀會蒙蔽我們的雙眼,看不到潛在的問題,即使看到了問題,也會覺得這很正常,不會引起重視。

認真工作為“一次做對”護航

眾所周知,除了少數天才,大多數人的稟賦都相差無幾。那麼,是什麼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認真程度!

工作認真,才有可能將事情一次做對,反之,馬馬虎虎的員工,總是在不停地返工。因此,我們都應當認真工作不糊弄,爭取將任務一步到位。

美國零售業大王傑西·彭尼說過,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最明智的辦法就是選擇一件即使報酬不多也要認真做下去的工作。暫時的放棄是為了未來更好地獲得。因為你在為公司工作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工作。

我們究竟為了什麼工作?除了薪水,我們還能從工作中獲得什麼?我們工作這麼辛苦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他人作嫁衣?既然是為別人打工,何必這麼投入地工作,不如得過且過……職場中經常會有人這麼想,覺得認真工作實在是一種“吃虧”的舉動,踏實工作的“老黃牛”也常常是人們嘲笑的對象。事實上,工作中來不得半點“糊弄”,認真工作才是最大的聰明。一個人工作認真,才有可能一次最對,這樣,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自己。

在很多員工眼中,老板是以一種“剝削者”的身份出現的,以為自己認真工作,一旦付出超出薪水的努力,就會“便宜”了老板。事實上,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員工為老板創造價值,老板必須付給員工報酬,這是對員工勞動成果的一種肯定。但是,除了工資之外,任何一家公司和老板其實還給了每一位員工很多東西。員工在工作中獲得的報酬除了金錢外,最大的收獲就是經驗,還有就是良好的培訓,個人職業品質的提高和個人品德的完善。這些東西,如果員工在企業裏工作時能很好地獲得,將會是自己受益一生的財富。這些無形的東西,再多的金錢都買不來。

不認真工作的人往往不能認識到日事日清的重要性,對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也缺乏長遠的規劃。這樣的工作態度不但不能給老板滿意的結果,長此下去,也就白白斷送了自己的前程。相反,那些認真做事的人卻往往能夠從自己的工作中獲得最大的成果。當然,他們也常常是老板眼中的“紅人”。

在日立公司,有一次,當一位姓金的經理在開部門會議時,突然接到一個緊急電話,說是日立公司所屬的一個電視機廠發生了一起重大火災,讓他趕快到現場處理事故。

他馬上趕往電視機廠,到了那裏就看到廠區方向升起一股濃黑的煙柱,工廠的通勤車載滿了被大火燒傷的病人和獻血的人。他在工廠出事地點發現車間頂棚和牆壁已全部倒塌,有幾處正在燃燒著大火。員工們一個個被煙塵弄得麵目全非,在這次事故中還有兩名員工受了重傷。這場事故使電視機廠損失慘重,但是很快金經理就帶領大家開始緊張的重建工作。經過45天不分白天黑夜的緊張工作,電視機廠很快就又完全開工了。這一天,日立董事長來到現場。但是讓金經理意想不到的是,董事長非但沒有表揚他,反而把他批評了一頓,原因是廠區的地麵凹凸不平,相當不雅觀。金經理為此感到委屈。為了盡快複工,金經理沒日沒夜地拚命工作,人都快累趴下了,可是董事長的第一句話不是讚揚卻是批評,這讓他覺得董事長太不近人情了,根本沒考慮到工作的困難和時間的緊迫。直到廠區的所有地麵被重新費力地鋪平整之後,金經理才體會到董事長的良苦用心:無論事情多麼緊急,也要認真做事,這樣才能爭取第一次就將事情做對,保證任務一次到位不返工。

如果能一步到位的事情,為什麼不認真去做呢?時間緊急不是借口,如果以時間緊為借口馬馬虎虎應付工作,那必然加大了以後的工作量,造成無休止的忙碌。

你隻有養成認真工作的習慣,才能提高工作的效能,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能做到日事日清!

認真的工作態度對於一個人來說如此重要,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員工才是一名工作認真的員工呢?

1.勤奮的員工

缺少勤奮的精神,哪怕是天資奇佳的雄鷹也隻能空振雙翅;有了勤奮的精神,哪怕是行動遲緩的蝸牛也能雄踞塔頂。高業績的獲得不單純靠能力和智慧,更要靠我們的勤奮。

2.高效利用時間的員工

認真工作的員工往往非常珍視自己的時間。俗話說:“時間就是金錢。”這就是說,一時片刻隻要用得有效,都會使你的口袋裏增加一些錢。如果我們的時間使用得當,就能擁有創造更多業績和利潤的可能。

3.主動積極做額外工作的員工

光是在企業裏認真工作是不夠的。花點時間查閱有關所在企業的情況,盡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底細,包括它的產品、規模、收入、聲譽、形象、管理人才、員工、技能、曆史以及所信奉的哲學等。特別是了解企業在整個行業中的位置,以及別人或者別的企業對於自己所在企業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