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點點頭:“接著說。”
我道:“‘摩即撫拂,補術之意。’摩法確實是補氣補充能量手法,但摩法還能起到疏導作用,通順,輕瀉。手法適可而止,達到目的就行,任何時候,一種手法運用的過多或過少,太重或過輕,都會給人造成不適的感覺。”
正說著,有人插話,問道:“小宇先生,您說按摩什麼最重要?”
我轉頭一看,不認識,剛才介紹,忘了叫啥了,我對楚韻道:“韻姐,這位先生是.......”
楚韻:“哦,這位是宮本先生。”
我道:“您好,宮本先生。”
宮本用生硬中國話道:“您好。”說完等著我回答。
馬勒戈壁,本來是按摩技術交流,現在咋成了答記者問了呢?人家問咱不能不回答,回答的得讓人家滿意,還得不能讓人挑出破綻,至於他們回到家裏,琢磨出我哪句話錯了,那也晚了,隻要他們不讓我在會客廳難看就中。
人家這問題問的,按摩什麼最重要,如果是一般的按摩師,肯定會回答,最重要的當然是按摩技術,也可能回答最重要的是按摩手法兒。如果提問的人對按摩一知半解,這種回答他會認為正確。問題是我麵對的是宮本先生,老按摩師,這種回答會不會讓他滿意?
聽說過日本的‘忍術’,是一種精神和意誌的殘酷訓練,按摩到了一定境界,要修煉也是精神和意誌。沒有精神和意誌,手法技術再好,也隻是花架子。就像打拳,姿勢好看,拳打的漂亮,如果沒有深厚的內功功力,充其量算花拳繡腿。不是有句話嗎,‘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按摩也是如此,手法技術掌握到一定程度,接下來要修煉的就是精神和意誌。想到這兒,我道:“按摩最重要的是思維意識的融合,其次是技術的高低,再次是手法的熟練程度。”
宮本道:“能不能詳細說。”
我:“思維和意識的融合,作為一個按摩師,第一,在給客人*作的時候,精神和思想必須集中,做到心無旁念,手到心到,心到手到。但這還不夠,第二,還要把客人的思維,和按摩師的思維融合起來。剛開始按摩的時候,囑咐客人放鬆,這是一種融合思維的方式,所以按摩之前囑咐客人放鬆是必須做的,在*作的過程中盡量不用語言交談,容易分散精力。最好的方法是用肢體語言交流,也就是用按摩師的按摩手法交流。”
宮本沒說話,靜靜的聽著,我接著說:“一般的按摩師按著按著會問客人‘按的疼不疼’,‘手法輕還是重’,‘舒服不舒服’。其實這些話都沒必要問,如果按摩師的思維真正的和客人的思維融合的一起了,客人有什麼感覺以及客人身體思維的微妙變化,按摩師都應該知道,不用問也不用客人說,隨時改變自己的手法。這樣的按摩,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