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道:“我馬上和思南一起回轉,如果他能夠使新軍訓練合法化,我就出山支持他!”
範如山道:“我們兩個家族畢竟牽扯很廣,家族人員也良莠不齊,我們暫時都不能公開我們的態度,如果將來楊公子有了自己的地盤,我們範家會公開支持他!”
辛棄疾道:“我也感覺思南不是朝廷的忠臣,不過我現在對於朝廷也逐漸失望,也許他能夠闖出一條出路,我們先看看吧!不急著做出決定,我先走了。”
兩人回到辛家,烏雲娜堅持要跟隨老婦人學藝,就留了下來,思南回到客棧,陳子恒已經回來了,還帶回了一個中年人,此人自稱姓張,名聖紅。是陳子恒三哥,想找思南單獨談談。思南看到陳子恒待其甚恭,而且雖然此人盡量想顯示自己隻是一個普通人,但是身上長期處於高位的氣勢並不能完全隱藏,思南知道此人是光明教重要人物,職務可能還在陳子恒之上,與其相處也很謹慎,並不像和汪祥雲以及陳子恒那麼隨便。三人詳談了一次,思南講述了最近幾年的規劃,來人也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讚同,不過對於思南想先幫助鐵木真統一蒙古,此人態度並不積極。三人交談之後張聖紅馬上告辭而去,陳子恒留了下來。張聖紅走後,陳子恒自去休息,思南找到韓公子,兩人坐下之後,思南道:“我有些事情需要大哥幫忙!”
韓公子道:“我已經閑著很久了,有什麼事情要我做的盡管說!”
思南道:“我們一起經過襄陽之戰,大哥感覺我們宋兵的戰力如何?”
韓公子道:“論守城,我朝軍隊還是可以勝任的,通過這三十多年的曆史就可以證明,金國一直試圖南進,都沒有如願。野戰麼?我朝兵士還不是這些女真精兵的對手!這也是我們一直無力北進的主要原因。”
思南道:“我朝兵士騎兵偏少,步兵裝備雖然還不錯,但是士兵訓練不足,士兵的素質良莠不齊,整個軍隊的凝聚力也不足,這個在大軍作戰時非常危險,容易出現整軍崩潰,因此思南看來現在的宋軍難以擔當起重任!”
韓公子點點頭道:“由於馬匹來源的限製和朝廷決策的問題,我朝並不注重騎兵,這個在襄陽之戰中看來是一個大的失策。就是朝廷部署在襄陽的兵士雖然久經戰事,還經過鄧大人的精心訓練,其精銳度都不及仆散揆的金兵,其它地方的兵士差距可能更大!”
思南道:“我們現在主要的敵人是女真人,還有西夏人和吐蕃人,如果同時抽出精銳,大哥認為我們的兵士在這其中排位如何?”
韓公子道:“思南帶的蒙古精兵戰力在這些兵種之上,我朝禁軍經過幾百年,早已腐朽,按照排行,宋兵的野戰能力可能要居末位,但是論及守城,我朝兵士還是可以排在第一!”
思南道:“我也是這麼認為,不過現在漢人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被女真人控製,我們需要的不是防禦,而是進攻,光有守城能力顯然是不夠的。其實我們漢人並不是不能訓練出強軍,遠的有秦朝軍隊和西漢武帝的大軍,近的有武穆公訓練的嶽家軍!”
韓公子道:“這些都是威名遠播的軍隊,難道思南想參照先賢訓練一支楊家軍?”
思南道:“我正有這個想法,不過我答應嶽父這邊事情辦妥之後會回轉蒙古,助他統一蒙古諸部,要想在朝廷的眼皮底下訓練一支新軍,可能非常的困難,還會被人彈劾意圖謀反!”
韓公子道:“我朝大家族都有訓練家兵家將的傳統,按照楊家現在的規模,訓練三千人,朝廷完全不會在意,如果以保護商路為借口,訓練五千人都不會有任何問題,思南準備訓練軍隊的規模多大?”
思南想了一下道:“我考慮要成一軍,能夠左右民族戰場的形勢,最少需要三到五萬人,但是以現在楊家的能力顯然做不到這一點!我想先以護衛楊家商路的名義征兆一萬人,進行訓練,等到訓練有成,我們就分批護衛進入蒙古,再重新征兆,直到三萬人的規模!在中原一直隻保持一萬人的規模,等到首批一萬人進入蒙古的時候,我會跟著返回蒙古,在蒙古,我的嶽父應該還會派出一部分部隊給我指揮,這樣我能夠指揮的軍隊就會達到五萬人的規模了!”
韓公子道:“我可以和你一起去見家父,看看家父的意思,如果家父同意,得到朝廷的支持,同時征兆兩萬人進行訓練應該沒有什麼問題,這樣還可以縮短我們的練兵周期,除去護衛商路的一萬人,兩個周期就可以湊齊思南需要的三萬人馬!”
思南道:“我們在朝廷都沒有職務,同時征兆兩萬人進行訓練看起來有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