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利潤時別忘了身體的本錢(1 / 1)

一個人長期飽受疾病的困擾,身體的痛苦伴隨著人生,這就需要我們倍加珍惜自己的身體。但是也有太少的人為了“成功”,不停歇地工作,甚至犧牲了自己的身體。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著名女詩人伊麗莎白·布朗寧、著名作家塞繆爾·約翰遜、凱恩博士、我國現代作家魯迅等,都是成功者,他們也是犧牲自己的身體為代價的。

美國物理學家戴森年輕時隻是死讀書而不注意安排生活,他的母親告訴他,在急於成為數學家時,不要失去人的本性:“有朝一日你成了偉大的數學家,但發現從未有過時間去交朋友,你將後悔莫及,如果你沒有妻子和兒女同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那麼,即使證明了黎曼假設,又有什麼好處呢?”正如戴森的母親所說“即使證明了黎曼假設,又有什麼好處呢?”這樣的反問讓我們深思。

2006年1月21日18點10分,上海中發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南民因罹患急性腦血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37歲。

在富豪遍地的浙商圈裏,南民算是一號人物:2005年胡潤富豪榜351名,身價約5億元。事業有成,正該享受事業豐碩成果之時,卻沒有品嚐到勝利的美酒。浙江商會秘書長陳康漢惋惜地說,南民成為繼王均瑤之後又一個過勞死的溫州企業家。

無論從商也好,從政也罷,做什麼事都要記住,計算利潤的時候別忘了計算身體的本錢。否則當我們離健康越來越遠,幸福遠逝時,就會悔不當初。

9年前在商界謀得職位後,拉裏工作全力以赴,在職場上平步青雲,始終保持著模範經理人的形象。28歲那年,他進入美國一家谘詢公司,不久便得到晉升,負責公司的很多事務。公司給他配了一輛車,有讓人羨慕的高薪。令人滿意的工作業績背後,是連續不斷的出差和每周60~80小時的工作,以及頻繁的周末會議。但他對此並不介意。拉裏說:“偶爾,我也會感歎工作帶來的巨大壓力,但我真的樂在其中。這麼長時間以來,它帶給我許多快樂。”

直到有一天,拉裏突然倒在自家公寓門外,出現嚴重頭痛、心率加速和頭暈目眩等症狀,被送進了醫院的重症室。1年後,他回憶說:“起初,我以為自己患了中風。”但是醫生給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診斷結果:心身耗竭綜合征——拉裏是因為多年的過度操勞才病倒的。

操勞過度已經成為時下許多人的病狀,奧迪董事會主席施泰德所說:“如果你有一輛車,你就應該每年對它檢修一次,並經常檢查機油。心身耗竭綜合征患者從不會把他們的‘汽車’送去檢修。他們通常全速行駛上千公裏後,因發動機突然失靈而大吃一驚。他們完全忽略了日常維護。”無論是汽車,還是我們自己的身體都要注重日常的維護,在自己得到的利潤中扣除身體的本錢,所得的錢才是真正的利潤。隻有扣除了身體的本錢,還有所得,那才是一種真正的成功。

魯迅死於肺病,現在我們知道吸煙同肺病的關係,而魯迅的吸煙是有名的。許廣平有專門文章《魯迅先生的香煙》,文章的開頭便是:“凡是和魯迅先生見麵比較多的人,大約第一個印象就是他手裏麵總有一支煙拿著,每每和客人談笑,必定煙霧彌漫。如果自己不是吸煙的,離開之後,被煙熏過的衣衫,也還留有一些氣味,這就是見過魯迅先生之後的一個確實證據。”

魯迅嗜煙之深,即使是現在吸煙甚多者也難以相比。早年在北京,抽起煙來一支接一支,根本不用點火。一天過後,隻要看看地上的煙頭多少,就可以看出他上一天在家時間的多少。就是到了晚年,每天還要抽50支左右,越忙越是手不離煙,而且每次都是吸到手拿不住時才丟掉。這樣的結果自然大大損害了健康。如果魯迅沒有此種嗜好,我們相信他的壽命一定會長得多,至少不會在55歲就離開這片還需要他戰鬥的土地。

魯迅先生的早逝就是忘記了在自己的成功裏扣除身體的本錢,當然有人會說,即便扣除了,魯迅先生也還有一大筆的利潤。不錯,但是如果魯迅先生能去扣除,能倍加珍惜自己的身體,他的價值會不會更大呢?會不會能再給我們多留下點精神的財富?或許也不會留下像《故事新編》這樣的未了之作,也不會空留一些遺憾在人間。據魯迅所擬的提綱看,魯迅至少還有三部長篇小說要寫,還有他念念不忘寫一部《中國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