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域外文明(2)(2 / 3)

至於地外生命是什麼模樣,蘇聯的特伊茨基通訊院士認為:“既然宇宙中的物理定律到處都是一樣,那裏的生物定律也應該是一樣的。”

特伊茨基通訊院士認為,由於對情況估計錯誤,訊號收聽工作不完善,因此探索工作目前未能獲取成果。他認為,宇宙中根本不存在能掌握某個外星係能源的起級文明人,我們不可能指望接收功率強大的訊號。我們必須大大提高接收機的靈敏度,選擇合適的天線,合適的波長,對宇宙某些部分進行重點探測。他透露,一年半到兩年內一架多波段扇形天線將投入使用;射電望遠鏡的靈敏度將增加100倍;將能收到300~500光年距離處發來的訊號。

1971年9月,在蘇聯布拉幹天文台舉行了第一屆美、蘇“與地球外文明社會建立聯係”學術討論會。當時認為存在地球外文明社會是不成問題的,而且數量眾多,有成千上萬,問題僅僅在於如何建立聯係。

早在1964年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卡爾達金夫提出,按能源消耗水平來說,地外文明社會可劃分為三類:第一類,其工藝水平和能源需求相當於地球上的人類社會;第二類,其能源水平大大高於第一類,能掌握運用太陽型恒星的輻射能量;第三類是超級文明社會,能控製整個星係的能源。按照這種估計,當時認為,既然第二、第三類外星人的能耗水平如此之高,其無線電發射功率也一定高。我們不需要靈敏度很高的接收設備,就能接收到第二、第三類,地外文明社會發出的訊號。

可是,蘇聯學者在高爾基城附近利用射電望遠鏡逐個探測了距太陽係20~30光年範圍內的1000多個星球,並未發現外星文明社會的蛛絲馬跡。

蘇聯《在國外》周報就當前探索太空人活動發表了評論,標題為《僅僅是開始》。

該報認為:60年代興起的,對地球外文明生物的科學探索,目前正麵臨危機。

眾所周知,盡管作了大量探索,甚至使用了大型探測工具,但未能發現太空人的無線電信號,也未發現任何宇宙奇跡。例如:高度發達的文明生物所創造的天文工程。它們也未曾來侵略和占領我們的太陽係。於是,出現了一些偏激論調,認為地球上的人類文明是獨一無二的,在銀河係,甚至在整個宇宙,也是唯一的。

當然,並非所有研究人員同意上述觀點。實際上,上述觀點把問題過於簡單化了。他們把人類在當前發展階段所持有的傾向,如對科學、技術、發展道路的看法,強加給別的文明生物。最近的一些著作,批判了太空侵略的可能性,也否定了能掌握星係的超級文明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評論認為,探索對太空無線電信號的工作至今未能成功是早就可以預見到的。首先,當初誤認為在最近星球的附近就存在著文明生物;其次,又誤認為這種文明生物與人類近似。現在已很清楚:這僅僅是一種可能性,而且是概率很低的可能性。未來的星際通信應是另一個樣子。而探索性的工作,僅僅是開始。

如果

如果說,過去人們對尋找外星球文明還隻是停留在幻想和文字的階段,那麼,到了本世紀六十年代,大膽的想象已經變成了嚴格的科學研究,文字的描述已經轉向實際的探索。現在,美國、蘇聯和加拿大等國的電子“耳”,正在聚精會神地搜聽著可能來自文明星球的信息。天文學家們還對其他資料進行了研究,希望找到證明外星球文明存在的信息。

1975年,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們說,他們曾探測到銀河係中心一個非常緊湊的無線電源,這個無線電源發射出隨著時間變化的信號。同時,在平常室內溫度狀況下,在銀河係中心發生過大麵積非常明亮的紅外線光源。這些是不是來自先進文明世界的信號,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世紀二十年代,荷蘭和挪威天文學家,在向星際空間發射探測性無線電波時,發現了奇怪的滯留現象。如在正常情況下,無線電接收器應在七分之一秒收到反射波,可是他們卻收到3至30秒之間的間歇性的反射波。後來,有個科學家把這種間歇電波記錄在千分紙上,意外地發現這些間歇性無線電波,竟然描繪出一幅牧夫星座的天文圖。根據某些星星的移動位置,推算出這是一幅1萬3千年前牧夫星座圖。難道這是1萬3千年前牧夫星座的文明生物發射到地球高空的探測器在作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