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雷霆萬鈞(1 / 3)

袁紹起兵以後,聽從田豐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由張頜、高覽率領增援官渡,抄曹操後路;一路由袁紹親自帶領增援魏郡。袁紹趕到魏郡之後,忽然得到稟報說曹操主力沒有強攻官渡,而是往西北方向去了,田豐諫道:“曹操定是看到回攻官渡無望,想走壺關,翻太行山逃回許昌,主公應立即派一支輕騎增援壺關,壺關易守難攻,曹操十五萬大軍即可盡在掌握。”袁紹當下派文醜領一萬輕騎,增援壺關,然後揮大軍來攻鄴城。田豐阻攔道:“如今應派大軍在文醜將軍身後收緊壺關這個袋口,張頜將軍再從敵後前後夾擊,曹操必破。鄴城敵軍孤立無援,何必急於一時?”袁紹最討厭別人這種事事料定的口氣,顯得自己仿佛傻子似的,微微不悅道:“元皓方才不是也說過壺關易守難攻嗎?既然已派文將軍領兵增援又何必再將大軍派至壺關,鄴城乃是重鎮,豈可任由敵軍占領太久!”田豐還要分說,袁紹不耐煩地揮手命其退下,親率大軍來攻鄴城。

官渡失守後,夏侯淵一麵就地組織守軍準備反攻,一麵派快馬報於許昌,請求增援。曹操留守許昌的文武得到官渡失守的消息後,立刻炸了鍋,人人都知道官渡失守後意味著什麼,曹操長子曹丕更是心急如焚,立刻來找曹洪發兵,曹洪心中如何不急,但是主公臨行前仔細叮囑自己隻守不攻,許昌又是大本營,豈能有所閃失,對曹丕說道:“大公子休要驚慌,主公率領十五萬大軍,定會收複官渡,臨行前又叮囑小將隻要守好許昌即可,將令不可違啊!”曹丕此時年紀雖小,但是時常跟隨曹操左右,見識自是不一般,說道:“父親手中雖有兵十五萬,但是官渡既失,便失去了與許昌的聯係,後方給養如何運得?敵軍既然能想到占官渡,其用意也不正在於此嗎?”曹洪雖然知道曹丕說的在理,但就是不肯違抗曹操軍令,隻說等等再說,曹丕見他推三阻四不肯發兵,心中大怒,說道:“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叔叔何必如此固執!”說完拂袖而出,直奔兗州來尋於禁借兵,於禁初時也如曹洪一般,但曹丕身為少主,也不好過於違背,雖顧忌楊嘯,但仍存僥幸認為楊嘯圖謀隻在袁紹,當下分兵兩萬於曹丕,增援夏侯淵,曹洪見於禁已經分兵,自己也怕曹操真的有意外,當下也點兩萬精兵來攻官渡。張遼自占官渡後,時刻不敢怠慢,既嚴守黃河,又緊密注意鄴城曹操的動向,直到張頜、高覽率大軍抄曹操後路後,這才專心地對付黃河南岸的曹軍。

再說楊嘯這邊。袁紹起兵之後,楊嘯召集心腹議事,說道:“此次出兵,本無心盡占袁紹之地,況且曹操在我身側終為心腹大患,如今曹操主力已渡過黃河為袁紹牽製,袁紹又抽大軍增援魏郡,我有心趁機抄曹操後方,不知各位意下如何?”眾人聽了楊嘯的分析皆點頭認可,郭嘉問道:“不知主公想先取兗州還是先取許昌?”楊嘯聽郭嘉如此問當然知道他已成謀在胸,微微一笑,從牙縫中擠出兩個字:“許昌!”郭嘉聽後哈哈大笑。當下楊嘯點兵派將:命甘寧、程昱率兩萬士卒守黃河南岸,要求旌旗、鍋灶不減,訓練如常,用以迷惑曹操及袁紹的耳目;趙雲、臧霸、滿寵領兵五萬渡濟水,走曆城、任城、小沛、芒碭山一線,繞過兗州奇襲許昌,要求沿路不可聲張,以最快的速度行軍,入許昌城後肅清城防,不得擅自騷擾聖駕及百官,如果他們在攻城前已經逃避則不必追趕,隻尋曹操軍來撕殺,楊嘯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沒有興趣,若得了天下後再逼當今退位,難免落下個奸臣的罵名;自己領徐盛、管亥及四萬人馬沿趙雲部路線南下,到商邱後分兵往官渡方向,阻截曹軍士兵自官渡回援許昌;高順、郭嘉領兵一萬稍後起兵,過任城後往兗州方向移動,占領濟陰,阻截兗州於禁回援許昌,他們的任務隻有一個字---拖。又命三匹快馬分別給北海華雄、徐州太史慈、汝南徐晃送去書信,要求華雄部盡提所屬往黃河沿岸增援,聽從甘寧指揮,把防線徹底推至黃河一線;太史慈分兵兩萬於小沛等候趙雲,交由趙雲指揮,自己仍坐鎮徐州;徐晃在保證汝南安全的情況下,密切注意南陽方向曹操駐軍的動向,如往許昌方向移動則予以攔截,三匹快馬信使皆從郭嘉情報部中挑選精英擔任,要求一路之上歇人不歇馬,不得貽誤戰機。孫乾仍然總督各處糧草、軍需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