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呂布到了朐縣,隻是整頓兵馬,訓練士卒,到也老實,隔三岔五來楊嘯這邊說說政事。這日楊嘯象往常一樣正忙碌著處理政務,手下人來報說平原劉備要來投奔,楊嘯心想,我這徐州挺招人啊,剛來了呂布,現在又來劉備,三國裏說這兩人在徐州搞了不少故事,不過加上自己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趕緊招來郭嘉商議,郭嘉說道:“劉備三兄弟虎牢關前奮戰呂布,名揚天下,如若歸順主公,到也是一件好事呢。”楊嘯知道郭嘉並不了解劉備三人,解釋道:“劉備貧寒起家,起事之後又自稱漢室宗親,中山靖王之後,其誌不小,恐非久居人下之人;關羽、張飛二人雖勇猛無敵,但各自又有不小的短處:關羽雖文武兼備,愛護士卒,但卻輕視士人,狂傲異常,目中無人;張飛雖重視讀書人但卻脾氣暴躁,暴虐士卒。此三人皆重義,約為異姓兄弟,恐難歸順、駕禦,不如請他們遠去?”郭嘉沉吟良久,說道:“原來如此。不過主公打算如何處理呂布呢?”楊嘯這幾日也在為這事犯難,呂布自從到了朐縣,到也規矩,自己實在是找不到什麼過錯和他幹一仗,聽郭嘉這樣說便問道:“先生可有良策教我?”郭嘉說道:“不如把劉備也安排去朐縣,讓他和呂布去鬥,這樣主公自可坐享漁甕之利。”楊嘯思忖了一下覺得此計可行,呂布和劉備都不是任人指揮的主,斷然不會聯合起來攻擊自己,《演義》裏說張飛常找呂布麻煩,說不定還會碰撞出“火花”,呂布把劉備宰了最好,那樣就不會出現三足鼎立的場麵了,隻要任何一方把另一方滅掉,自己就可以說雙方都是自己的客人,怎可隨意被人攻打,也就有了借口出兵攻擊勝利的一方。
此時袁紹與公孫瓚已經開始火拚,劉備在公孫瓚手下本就不得誌,平原又成了前線,無奈隻得領了關張二人來投奔楊嘯。幾日後劉備領了關羽張飛及數千士卒來到徐州,楊嘯象接待呂布一樣把劉備待為上賓,楊嘯和劉備兄弟三人已經是老相識了,把三人留在徐州城中熱情款待,又差人去請呂布前來相見。
通過以前對三國相關作品的了解,楊嘯心中討厭劉備更勝過討厭呂布,呂布怎麼說也還是一個真小人,而劉備整天哭哭啼啼,更是打了一個高幹子弟的幌子到處招搖撞騙,挨上誰,誰準倒黴。可是通過這幾天的接觸,楊嘯對劉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糾正了自己原有的一些偏見,劉備最終能夠三分天下,確實還是有自己一些獨到的能力的,隻不過他做的做法和曹操的做法風格完全不同罷了,本質上都是一些亂世的梟雄、陰謀家。楊嘯有時也想,自己算是什麼呢?和他們有什麼不同呢?自己比他們強許多嗎?後來楊嘯也想開了,從本質上來講,自己和他們其實是一路人,對一個政治家的評判標準不是以道德標準來衡量的,而是以成敗和成功者後來的所作所為,李世民玄武門之變殺了自己的兩個親兄弟,後來又逼迫自己親老爸退二線,自己這才當上皇帝,但是卻成就了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把封建社會推dao了一個新的高度,從道德方麵來將,李世民當然是一個不肖子,但是後人評價又有誰不說他是一個好皇帝呢?
呂布聽說劉備兄弟到了徐州,楊嘯請自己過去,也不憂鬱,正欲上馬便行,陳宮趕來揪住馬韁說道:“主公慢行,劉備此次前來,正是楊嘯欲除去主公的大好時機,主公宜早做打算。”呂布說道:“公台何必如此多慮,那楊嘯待某猶如兄弟,何故生疑?”陳宮說道:“那日來時大人於酒宴之上惹了楊嘯,此人必想方設法欲除去大人而後快,再說朐縣乃一彈丸小地,大人在此猶如巨龍困於淺灘,豈是長久之計?”呂布憂鬱了一下說道:“若不去反更令他生疑,去後見機行事也就是了,”說完隻帶了十幾個小校來到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