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南北拒敵(1 / 3)

楊嘯自從回到徐州,總是坐臥不寧,原因無非就是擔心袁氏兄弟的南北夾擊,徐州地理位置重要,為曆來兵家必爭之地,雖然富庶,但是也易四麵受敵,於是招來手下文武商討對策。孫乾首先說道:“我徐州、北海兵雖不過十萬,但若袁氏兄弟分別來征,主公以仁德治天下,上下一心,我方自可一一擊破,但若南北夾擊恐應對乏力,不如修書於陳留曹大人,邀其在袁紹側翼牽製,我隻需專心應對袁術即可。”程昱說道:“此計雖妙,但袁紹擁兵十幾萬,曹孟德未必會因大人而與袁紹翻臉。”

陳登自上次水災之後被調回徐州,他還是第一次有機會參加楊嘯的貼身幕僚會議,起身說道:“如今隻有聯合北平太守公孫瓚騷擾袁紹後方,希望可以拖住袁紹,到時我們自有辦法退袁術之兵。”楊嘯點了點頭,這些自己考慮過數遍了,曹操現在還不會和袁紹正麵為敵,可能隻有公孫瓚了,但是公孫瓚會是袁紹的敵手嗎?當下親自修書一封交於簡雍,信中語意懇切,陳明袁紹早有吞並北平的野心,邀其公討袁紹,共分其地。又派程昱、趙雲領兵一萬協助管寧和太史慈守北海,叮囑北海隻宜堅守,不可冒進;派徐晃、徐盛領兵兩萬屯兵穎上,防範袁術來攻。

月餘之後,簡雍仍然沒有回報,北海管寧卻傳來急報,袁紹起兵十萬,由上將顏良帶領張頜、高覽、軍師田豐等人來北海借糧;與此同時,穎上流星馬來報,袁術起大軍十五萬,以紀靈為大將,率陳紀、陳蘭、橋蕤、雷薄等人來攻徐州,先頭部隊已至汝陰。楊嘯覽報大急,北海守軍三萬,穎上屯了兩萬,自己手中可調之兵不足五萬,而二袁加起來有二十五萬之巨,忙召眾人前來商議。待眾人到齊,楊嘯先把兩份加急快報傳給眾人看了,自己在居中坐椅之上麵無表情,隻顧低頭飲茶,許久才問道:“諸位有何良策退敵啊?”眾人皆低頭不語,華雄見眾人都不說話,拍胸脯起身道:“某願領一萬兵去破袁術,以報主公知遇之恩!”楊嘯衝他點了點頭,以示嘉許,但華雄隻是在表明態度,總不能與數倍之敵硬拚。楊嘯問陳登道:“元龍可有良策?”陳登沉吟道:“袁術並不可怕,曾聽人說南陽曾四處酬糧,十五萬人馬,糧草難以為繼,袁術選麥熟之前來攻也是為了盡得徐州之糧,我隻須拒袁術於穎河之外,日久必退,隻是顏良乃袁紹手下名將,與文醜齊名,恐北海堅持不久啊!”

陳登見楊嘯低頭沉思繼續說道:“我思忖良久亦無良策,北海堅守半年應無問題,關鍵是袁紹學我們攻陶謙時的策略,分兵來攻徐州怎麼辦?”陳登說完眾人皆低頭不語,連楊嘯也皺起了眉頭,這才是最可怕的啊!良久,楊嘯才問陳登道:“那依元龍的意思該當如何?”陳登繼續說道:“與袁紹講和!但是談判的砝碼要足夠重!”楊嘯的眉頭擰的更緊,砝碼,給袁紹開什麼價會比北海和徐州的地盤更有誘惑力呢?陳登說道:“以北海之地和袁紹講和!等退了袁術,再破袁紹。”楊嘯問道:“袁紹如果得了北海,繼續來攻徐州怎辦?”陳登說道:“使一巧辯之人說之,袁紹心無主見,當會應允,某願前往。”楊嘯說道:“袁紹無主見,但他手下謀臣不少,如果他的謀臣力主出征怎辦?”郭嘉終於開口道:“主公尚有一妹,不如許給袁紹之子袁譚為側室,再與袁紹共定同盟,或攻曹操,或攻公孫瓚,我們願意資助兵馬糧草。”楊嘯聽完拍案而起,煩躁地來回度步,口中說道:“袁譚什麼東西,他來求親我尚不會許,何況讓我妹做一側室!”古時女子沒有地位,經常作為政治籌碼來用,但楊嘯作為一個從未來而來的意識體,心中如何接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