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徐光啟、李之藻等人則敏銳地發現水泥可用於建造新式炮台和城堡,並上疏朝廷,提出建議。
灤州水泥廠因為京城到通州的道路工程,軍方的需要,以及其他一些零星的購買,倒是並不愁銷售,畢竟是新事物,用途也很廣泛。
京城這個地方,原先都是各地的商品向這邊輸入,商人本就很多,在得知水泥的用途之後,不少人會買上一些,然後將水泥帶到各地。
水泥廠現在的產量並不算多,有這些商人購買,差不多就夠了,也不用刻意去推銷,這些商人自然會想辦法賣出去。
也有不少商人看到水泥當中所蘊含的商機,主動要求經銷,水泥廠當然歡迎,這些經銷商更是開發市場的生力軍。
這個時代因為交通與通訊的關係,想要維持一個跨地域的銷售網絡非常困難,即便是彥熙樓、滋味館也都采用了加盟的方式,才得以繼續擴展。
將水泥的銷售交給經銷商,水泥廠專注於生產,可以省下很多事情,而且這些經銷商在地方上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由他們來推銷水泥這種工程材料,那是再好不過。
至於那些想要引進技術,在地方上組織生產的,水泥廠也很慷慨,隻是象征性地收了一定技術授權的費用,便答應派出技術人員,幫助他們建廠,或者讓他們派人過來學習。
唯一的條件,就是要簽署一份技術擴散協議,並加入技術聯盟,聯盟以及這份協議並不阻礙廠家轉讓技術,甚至鼓勵轉讓,但轉讓必須在聯盟和協議的框架內。
這個所謂的聯盟與協議,表麵上看並沒有什麼作用,其他的廠商甚至可以通過轉讓技術獲利,隻是所得要抽出一部分繳納給聯盟作為會費。
很少會有人想到這個協議和聯盟的身上,寄托著李彥怎樣的野心,那就是專利。
這個時代對技術保密的重視,還是有的,譬如手藝傳男不傳女,這顯然並不利於技術的發展和傳播。
華夏工場係統下麵擁有很多領先時代的技術,譬如水泥,李彥希望這種技術能夠廣泛傳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這會使得中國的工業越來越發達,逐漸擺脫對農業的依賴。
與此同時,因為技術研究和軍事上的需要,李彥又想從中賺點錢,但他也知道中國這麼大,既要大肆推廣,又要收專利費,可能性並不大,也就隻有通過自己的工廠賺錢。
雖然李彥可以通過技術保密,以獨家生產的方式獲取壟斷利潤,又或者可以用技術入股,與部分商人合作,用寡頭壟斷的方式來統治市場,但問題是這個市場並沒有形成,真的要這樣做,市場與產業的發展速度便會很慢,這是李彥不願意看到的,而且發生這樣的情況,他也未必能夠賺到多少錢。
將市場迅速做大,李彥能夠從中獲得的利益,或許也不會少多少,尤其是短期來說,可能還要多賺一些。
至於將來,李彥還有更多的項目可以賺錢,他的眼光不會停留在原有的事物上麵,但是他也知道,這樣的技術發展、傳播方式,是不正常的,套用一句流行的話來說,那就是不利於技術的自主創新。
實際上,專利製度看上去是限製了技術的傳播,事實上卻是促進了技術的發展,如果技術創新沒有利益,那麼還有誰會去費心費力地去做這樣的事情呢?等著別人去做就是了,這就是著名的“搭便車”效應。
在沒有專利保護的時代,發明者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就會想法設法地對技術進行保密,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於是很多技術就失傳了。
而如果有了專利保護,發明者就不用擔心技術公開以後,自己賺得少了,反而是別人用得越多,所得到的收益可能也就越多,某種意義上來說,專利保護製度,可以讓技術更有效地推廣,而不會爛在某個死人的手上而失傳。
專利保護一方麵鼓勵創新,另一方麵又鼓勵推廣,而技術的公開,又能讓更多的人知道技術發展的情況,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提高與創新。
李彥仔細琢磨了一下這個專利保護製度,覺得這確實是一種很好的辦法,但是他也知道,如果一下子提出這個辦法,可能大家都會反對,至少會有一些疑慮。
更重要的是即便這個製度得到大家的認可,也難以落實,因為缺少有力的機構來推行,對於大明的官僚體係,李彥是不大信任的,他的經驗足以證明,讓官府來辦事,往往會變了味道,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所以李彥就讓鄭書借著水泥技術的推廣,成立了這個技術聯盟,簽訂了一份共同的協議,看上去沒有什麼限製,卻是為未來打下伏筆。
這個聯盟成立以後,就不局限在水泥這個單一的方麵,而是將華夏係統中的紡織機械、榨油機、木工車床、機械車床、鋼鐵冶煉、風車水車、棋牌玩具、食品加工、新作物種植、車輛製造、船舶製造、煤炭生產、印刷技術等諸多領域的先進技術,都拿到聯盟中進行推廣。
而在這些領域,除了一份基本的公則以外,具體的協議就各有不同,譬如棋牌玩具、食品加工這些就是要收費的,而且不允許隨便擴散,其他的方麵因為李彥想要鼓勵推廣,就是象征性地收費,也不限製擴散。
對於華夏工場下麵的這些新技術,天下的商人都是眼饞了很久,但都沒有能夠弄到手,倒不是華夏工場保密,而是這些技術的複雜性、精細性,並不是這些不懂技術,甚至也不搞生產的商人所能明白的。
傳統的商人隻是做販賣,甚至市場上的貨源越少,生意越好做,加上華夏工場強悍的背景,有實力的商人也不會去挖牆腳,一般的小作坊則沒有那個實力。
華夏工場旗下工廠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工商業經營方式,規模化、機械化、專業化的生產,同樣能夠獲得不亞於販賣的利潤,特別是李彥與商人合資,在天津、灤州辦起了幾座工廠,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