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看板隻能來自後工序
JIT生產是拉動式的生產方式,隻能從後工序往前工序送看板,然後前工序才能按照這個看板去生產。
(3)前工序隻能生產取走的部分
後工序把前工序生產的產品取走了,前工序就生產以補足那一部分,不能生產太多。
(4)前工序按收到看板的順序生產
收看板是有順序的,前工序的生產順序是:先送過來的看板先生產,後送過來的看板後生產,這樣前工序就知道後工序最急需的是什麼產品,第二急需的是什麼產品。
(5)看板與實物要一起傳遞
一般情況下看板在傳遞的時候會與實物一起傳遞,也就是說看板在傳遞信息流,而我們的實物就是物流,信息流要與物流結合在一起。
(6)不能把不良品交給後工序
如果前工序把不良品交給後工序,而看板上標準的後工序所需要的中間品的數量是固定的,例如後工序需要20個中間品,前工序提供的20個中間品中有一個是不良品,這時候就隻剩下19個能用,就達不到後工序要用的量,後工序就不能簽收。
這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一個不良品都是不允許的。這也是一個觀念問題。現在很多管理者都認為不良品是不可以避免的,而JIT則認為不良品是可以避免的,而且不應該生產出不良品。隻要生產出來的產品中有一個不良品,就會造成下一道工序缺一個產品,從而影響整個生產計劃的實施。有了壓力反而會讓大家都認真生產,就不會產生不良品。
在看板管理中,物流與信息流分為工序之間的物流與信息流和工序內的物流與信息流,分別由傳送看板與生產看板進行控製。傳送看板指揮零部件在前後兩道工序之間的移動。傳送看板的使用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看板必須隨實物,即產品一起移動。當後工序需要補充零部件時,傳送看板就被送至前工序的出口存放處並附在放置所需的零部件容器上,同時取下該容器上的生產看板,放入生產看板專用盒中。然後,傳送看板附在裝有零部件的容器上從前工序的出口存放處搬運到後工序的入口存放處。當後工序開始使用其入口存放處容器中的零部件時,傳送看板就被取下,放入傳送看板專用盒中。由此可見,傳送看板隻是在前工序的出口存放處與後工序的入口存放處之間往返傳遞。
每一個傳送看板隻對應一種零部件。每種零部件總是存放在規定的、相應的容器內。所以,一個傳送看板對應的容器也是一定的。
4.正確使用各類看板
(1)看板的種類
看板總體上分為三大類:傳送看板、生產看板和臨時看板。
(1)工序間看板。
工序間看板是指工廠內部後工序到前工序領取所需的零部件時所使用的看板。
工序間看板一般與看板回收箱配合使用。作業場地會設有看板回收箱,從前工序領來的零部件放在掛有工序間看板的容器內,該容器裏的零部件被使用後,取下看板,放到看板回收箱中。現場管理人員會定時查看看板回收箱,看到看板回收箱中有看板就會知道該零部件已被使用,需要補充,於是回收看板,送到前工序,以便前工序生產需要補充的零部件。
(2)外協看板。
外協看板是針對外部的協作廠家所使用的看板。它與工序間看板相似,隻是“前工序”不是工廠內部的工序而是供應商。進貨單位的名稱、進貨時間和進貨數量等信息均要記載在外協看板上。
外協看板的使用方法與工序間看板基本相同。看板回收後按各協作廠家分開,由各協作廠家帶回去,成為他們下次生產的指示。
(3)工序內看板。
某工序進行加工時所使用的看板叫工序內看板,這種看板用於裝配線及作業切換時間接近於零的工序,例如機加工工序等。
後工序來領取中間品時會摘下掛在產品上的工序內看板,然後掛上工序間看板。看板被摘下的順序以及這些看板所表示的數量將是該工序進行生產的依據,當摘下的看板數量變為零時,則停止生產,這樣既不會延誤也不會產生過量的存儲。
(4)信號看板。
信號看板是在不得不進行成批生產的工序之間所使用的看板。信號看板掛在成批製造出來的產品上,當該批產品的數量減少到基準數時摘下看板,送回到生產工序,然後生產工序按該看板的指示開始生產。沒有摘牌則說明數量足夠,不需要生產。另外,從零部件出庫到生產工序,也可利用信號看板來進行指示配送。
(5)臨時看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