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管理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讓班長、員工都了解我們的生產計劃,而傳統的生產管理常常是車間主任把生產計劃下達給班長、組長,班長、組長隻知道現在要生產1000個這種產品,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要。
但是有了看板管理,我們的員工、我們的班長都知道現在應該生產什麼產品,應該以什麼樣的速度生產,甚至這時候還可以減少很多做生產計劃的人員。這就是看板管理的作用。
主生產計劃下來以後就會往各個車間下達一個大概的生產計劃,然後每一個車間又向前麵的工序下指令,一直到采購部門。這些生產指令的傳遞就是通過看板來完成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看板慢慢地又被電腦所代替了,這就是MRP或ERP係統。這些係統是把一些看板用電腦來代替,工序與工序之間都用電腦聯網,每道工序用電腦來給上一道工序傳達指令,下一道工序也通過電腦與上一道工序來聯係。
現在國內很多企業都在推行MRP或ERP,真正成功的企業卻很少,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是如果企業之前沒有做JIT,現在突然上MRP或ERP係統就太超前了,是沒法完成的。MRP和ERP隻是電腦軟件,它隻是把我們很多複雜的手工操作電腦化、效率化,但是它不能解決我們JIT提出的一些觀念、方法和問題。實際上,MRP和ERP隻是工具,它們需建立在JIT的基礎上。如果企業沒有推行JIT就直接推行MRP或ERP,很難取得應有的效果,隻會浪費時間和金錢。
2.看板的四大機能
1.生產及運送工作指令。
2.防止過量生產和過量運送。
3.進行“目視管理”的工具。
4.改善的工具。
JIT生產方式是以降低成本為基本目的的,在生產係統的各個環節全麵展開的一種使生產有效進行的生產方式。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作為JIT生產方式的重要管理工具的看板,目前已經在很多方麵都發揮著重要的機能。
(1)生產及運送工作指令
生產及運送工作指令是看板最基本的機能。公司的生產管理部門根據市場預測及客戶訂貨製訂生產計劃,向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如總裝配線)下達指令。由最後一道工序開始,後工序逐次向前工序下達指令,各工序的生產都依據記載著生產和運送的數量、時間、目的地、放置場所、搬運工具等信息的看板來進行。
(2)防止過量生產和過量運送
各工序要根據看板進行生產和運送,如果沒有看板,就不進行生產,也不進行運送。如果看板數量減少,則生產和運送的量也相應減少,因為看板所標示的隻是必要的量。所以,運用看板能夠做到自動防止過量生產和過量運送。
(3)進行“目視管理”的工具
看板是管理人員進行目視管理的有效工具。看板會附在實物上存放,前工序須按照看板上的順序進行生產,所以作業現場的管理人員對生產的優先順序能夠一目了然。他們想要了解後工序的生產情況、本工序的生產能力利用情況、庫存情況及人員的配置情況等信息,隻要通過看板就可以知道了。
(4)改善的工具
為什麼說看板是一個改善的工具呢?
因為看板多了,就說明我們中間的在製品多了,我們可以通過不斷減少看板來不斷減少我們的中間在製品。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減少到沒有看板。在本書後麵的內容中我會詳細講到一個流的生產方式,即每一個工序隻有一個在製品,在製品生產完以後馬上送到下一道工序,這時候就不用看板了。當然,實際操作中企業還是需要看板的,隻是我們要盡量減少看板,看板越少,我們的工作就做得越好。
所以看板就是一個改善的工具,我們可以把十個看板變成八個、變成七個、變成五個、變成三個……這樣不斷地改進。
3.看板的六個使用規則
1.沒有看板就不能成產,也不能搬運。
2.看板隻能來自後工序。
3.前工序隻能生產取走的部分。
4.前工序按收到看板的順序生產。
5.看板與實物要一起傳遞。
6.不能把不良品交給後工序。
看板的使用應嚴格遵守這六個使用規則,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沒有看板就不能生產,也不能搬運
後工序隻在需要的時候,才向前工序領取必要數量的零部件。沒有看板就說明後工序現在不需要產品,這時候如果生產就變成多餘的中間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