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節 投票風波(2 / 2)

終於有一天,有兩位男同學把程老師私自動用自習課時間的事告到了校長處。

第二天,10班的同學第一次看到一直盛氣淩人的程老師哭紅了眼睛。大家都十分興奮,真的好像報了什麼大仇,校長肯定狠狠批了她一頓,活該!誰叫她平時那樣對待我們!她再次揉了揉眼睛,稍微心平氣和了,便說:“我知道大家一直不是很喜歡我,但我從不在意,以後依然會在階梯教室那裏講解壓軸題,想聽的同學就去聽,以自願為原則,我不勉強。”頓了頓,她又補了一句:“我這是為了你們好。”

不知道是不是程老師前後形象差別太大,對同學造成的衝擊也不小,那一天大部分同學都去了階梯教室。

這種情況一直到中考結束。

我是當年10班中的一位,考上了高中之後,高中的數學老師提出了要準備數學筆記本的要求。然後,我發現,當班上的大部分同學因為記筆記跟不上課堂速度而怨聲載道的時候,我很輕易地就適應了課堂節奏,學習效率也因此提了上去。

教師節時,10班的人再聚,我才發現,有這種感覺的人並不止我一個。

所以,當我們看見程老師從校園裏走了出來的時候,沒有按照當初計劃好的,用鄙視的眼神掃她一萬遍,而是對她露出了感謝的笑顏。

心靈密碼

密碼一:同學們和數學程老師的矛盾具體體現在哪裏?

同學們和程老師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為以下幾件事:

1.程老師要求大家抄數學筆記,她的教學節奏太快,很多同學跟不上教學進度。

2.程老師沒有認真考慮學生對自己提出的教學反饋意見,還是一意孤行地繼續推行自己的教學風格。

3.程老師對學生說話語氣尖酸刻薄,沒有考慮學生的內心感受,使他們心靈受到傷害。

4.為了表達抗議,大部分學生在教師評價上給她最差的評價。

5.程老師私自霸占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學生狀告校長。

密碼二:他們之間這些矛盾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同學們和程老師之間矛盾的產生可以從兩方麵來分析:一方麵,在剛開始的時候,程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矛盾是因為老師的教學風格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所造成的。另一方麵,他們之間缺乏順暢的溝通和理解導致了矛盾進一步惡化。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矛盾,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缺乏理解與溝通,他們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認為自己的正確,別人的錯誤,就像盲人摸象那樣,都隻看到了事物的其中一麵。百度心理從眾心理學者阿希曾進行過從眾心理實驗,結果在測試人群中僅有1/4~1/3的被試者沒有發生過從眾行為,保持了獨立性。可見它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從眾性是人們與獨立性相對立的一種意誌品質;從眾性強的人缺乏主見,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別人意見並付諸實行。

生活中有不少從眾的人,也有一些專門利用人們從眾心理來達到某種目的的人,某些商業廣告就是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熱,從而達到目的。生活中也確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會引起轟動效應,群眾競相傳播、議論、參與。但也有許多情況是人為地宣傳、渲染而引起大眾關注的。常常是輿論一“炒”,人們就易跟著“熱”。廣告宣傳、新聞媒介報道本屬平常之事,但有從眾心理的人常就會跟著“湊熱鬧”。

不加分析地“順從”某種宣傳效應,到隨大流跟著眾人走的“從眾”行為,以至發展到“盲從”,這已經是不健康的心態了。多一些獨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從眾。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微博回複

每個人性格中都有自己的弱點,固執、偏激,麵對問題,我們總以自己的習慣方式應對,往往導致衝突的發生,人必須學會靜心地聽取他人的意見。

心言花語

紅掌——以一顆火熱、開朗的心找尋屬於自己的位置。